从辉煌、苦难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从辉煌、苦难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三、中国梦,破茧重生、建设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但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国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梦”成为一种悲壮的集体意识。他们虽然为这个梦想的成真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至献出生命,但仍无济于事,梦想终归还是梦想。但是,“雄鸡一唱天下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使“强国梦”有了实现的坚实基础,使中华儿女每个人的梦想找到了可靠的归属和坚强的依托,圆梦的道路越来越宽广,越来越亮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说:“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这几句话道出了全中国人民的两个百年之梦,也道出了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共同心声。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融为一体了。我们中华民族要复兴,要圆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要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做起。

“小康”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想,这一概念也始终延续在中国文化的脉络中。作为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之一的《礼记》中,思想家们将“小康”设想为“大同”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到了近代,康有为变法维新,又对儒家的“大同”和“小康”社会理想进行了改造。可以说,“小康”概念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民族传统中,在中国民间话语中具有深远的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在提出“两个百年”总目标的同时,还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个总布局,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民对发展的期盼,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治国理政理念。这个总布局,提出了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思路和新的要求。

我们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这个期间,面临的综合优势、发展机遇、风险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三个前所未有”告诉我们,中国梦已经逐渐成形了。它使人们充分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希望。上世纪初,爱国学生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里举办万国博览会。战乱频频、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但是,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使人们听到了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这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那样,经过鸦片战争170 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令人感动和振奋的英雄人物,形成和发扬了具有特定内涵、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时代精神。诸如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忠于党和人民的刘胡兰精神;面对强敌,宁死不屈,英勇壮烈,以身殉国的八女投江精神;体现高度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国际主义的抗美援朝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憎爱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甘当螺丝钉的雷锋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实事求是,敢为人先,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带头进行农村改革的小岗精神;“铁肩担起报国志,生命献给舰载机”,为歼-15 研制和训练试飞而以身殉职的罗阳精神;以及其他精神等等,举不胜举,难以尽书。

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披荆斩棘、激流勇进?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深刻揭示了精神力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不懈追求,执着实践,让中国精神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闪闪发光。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千钧一发时刻的众志成城,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写在高扬的旗帜上,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以改革创新激励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力量。30 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经济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三)、凝聚中华儿女,战无不胜的中国力量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 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来自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中,来自两亿六千万农民工劳动致富的创业热望中,来自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心系国运的热诚参与中,来自无数志愿者投身社会的无私奉献中,来自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广大侨胞的关心和支持中……,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 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我们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的抗争中感受过,在建设岁月激情燃烧的奉献中体验过,在改革时期波澜壮阔的奋斗中亲历过。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磅礴之力,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之基本内涵、实践之根本依据、制度之本质规定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社会主义现实实践及其观念反映,又是对未来新社会的理想追求。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充分发挥青年一代的作用。“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祖国的崛起腾飞始终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努力与奋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加起来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一场广泛、深刻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让13 亿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实现中国梦想,起着引领作用的政治领导至关重要,团结亿万人民的核心力量不可或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办好中国事,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