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以上讨论了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五大关系,这些关系既涉及古今关系,也涉及中西关系,同时还涉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过无论是哪种关系,都交织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中。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还有必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学术智慧不同于实践智慧,亦不同于决策智慧。任何领域内的学术智慧都容易体现出片面的深刻。这就提醒我们注意,法治中国建设既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而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关系,需要考虑实践的逻辑,要在多种相互牵连的关系中完整地、全面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既要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性,更要理解法治对于中国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法治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渐生成的事物。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法治中国建设永远都处在进行时态中,法治中国建设没有终点,法治中国建设是在克服各种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臻于完善的。因此,只有实践才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文正邦.论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J].法学研究,1994,(1).
[2]颜昌峣.管子校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6:386.
[3]胡适.胡适文存:第1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21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135,678.
[5]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3,(1).
[6]塔玛纳哈.论法治:历史、政治与理论[M].李桂林,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17.
[7]蒋问奇.“重实体、轻程序”文化根源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3,(1).
[8]喻中.权力制约的中国语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49.
[9]张思之,等.江平与法治天下[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3).
[10]汪太贤,等.法治的理念与方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96.
[11]罗豪才,宋功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法学,2006,(2).
[12]梁启超.梁启超全集[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865.
[13]李妙根.国粹与西化:刘师培文选[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6.
[14]王人博.一个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J].法学论坛,2003,(1).
[15]喻中.新儒家的法治观:贺麟对法治的想象与期待[J].学术月刊,2010,(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