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纪念将会形成成熟的纪念形式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慰安妇”问题专家苏智良此前曾经表示“类似今年这种普通年份,纪念规格之高,往年罕见”,高规格纪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大的立法。
在中国抗战纪念史上,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今年,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今天是人大以法定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后的首次纪念。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今年,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将其再一次确认。
两个月内,国家主席两次参加盛大的官方抗战纪念活动,受访专家表示,这种频率此前并不多见。
吉林大学副校长、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胜今认为,除了人大决定的原因以外,国家领导人参加活动,是在以实际行动维护二战的胜利成果。在“中国梦”的背景下,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珍视历史,以史为鉴。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少数右翼分子右倾严重。国家领导人参加抗战纪念活动,同样意在表明中国立场。”王胜今表示,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纪念形式会比今年更加隆重。
苏智良认为,今年9月3日的纪念活动规格高。他说:“针对抗战的纪念,我们会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纪念形式,成为今后的样本。”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