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9月3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乌克兰士兵坐在一辆军用车辆上巡逻。)
除此之外,随着冬日的即将到来,天然气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的欧盟会更日益感到“头悬利剑”的危机和困苦。
其实,欧盟目前面临的挑战还远不止经济一面。当曾经的繁荣不再时,欧盟的凝聚力也在衰减。在欧洲一体化、欧盟扩大等许多问题上,成员国向来莫衷一是,5年多的经济危机更是引发欧洲人对欧盟前途的质疑。英国已明确威胁要退出欧盟,在今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反欧盟政党和欧洲怀疑主义政党表现抢眼,这更让欧盟领导人寝食难安。
冷战结束后,欧盟认为,将乌克兰等中东欧国家拉入自己阵营已水到渠成。使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司法、意识形态等方面趋同于欧盟,既能证明西方民主的完胜,又能提升欧盟地位。对此,美国当然不去反对。事实上,对于任何能够牵制俄罗斯的举动,美国都乐见其成。
但欧盟低估了俄方的反应。乌克兰对欧盟也许不过是“锦上添花”,但它对俄罗斯却是“事关生死”。对俄罗斯来说,波罗的海三国被纳入欧盟和北约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已成为它与西方之间的最后缓冲地带。一旦失去其中一国,俄罗斯就失去了战略屏障,毕竟纳粹德国的装甲军团通过乌克兰平原长驱直入逼近莫斯科城下的记忆还不太遥远。
事关核心利益,俄罗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西方挖掉自己安全屏障的墙脚,更不会容忍乌克兰倒向对方阵营。所以,俄罗斯在这场危机中才反应如此强烈,显示出背水一战的决心。
随着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欧盟内部的“裂隙”正在日益增大。英国和波兰等国主张,必须给俄罗斯“以颜色”,而法国、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则认为,欧盟与俄罗斯经贸与能源关系“血肉相连”,制裁只会让双方“体无完肤”、“伤筋动骨”。也有一些欧盟成员国属于“中间派”,支持对俄“施以颜色”,但要求适可而止,否则会伤及自身。但有一点却是这三类国家都承认的,那就是没有一国会在与俄“互掐”中获益,唯有“伤势”不同之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