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收入差距会这么大,为什么农村确权非常重要,如何推进户口制度改革,农村的前景如何,国企改革如何推进?
俄罗斯时间9月8日,著名经济学家、李克强总理博士生导师厉以宁在圣彼得堡国立经济(财经)大学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六大问题进行了剖析。
厉以宁称,中国经济学界许多人都认为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两个理由是最明显的。第一,因为中国的改革始终没有停止,在继续加快改革。第二,中国在加快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在加快。所以中国不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国家在收入分配上出现了问题。中国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推进产权改革。
厉以宁表示,一方面农民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企改革仍没有解决企业自主经营权问题。“所以中国的改革目标是让农民有产权,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厉以宁说。
“现在中国土地确权工作正在试点阶段,5年内将完成全国土地的确权,农民会富裕起来,到时中国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经过实地调研,厉以宁对此表示乐观。
将要改变中国面貌的还有正在进行中的户籍制度改革。除了大城市采取积分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方案适用于中小城市和农村,那就是采取分区推进的方式。“中国现在的计划是在2020年以前,把全国的户口变成一种户口,那个时候大家都凭身份证,就不再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分了。这场改革将让中国城市和农村完全以新的面貌出现。”厉以宁说。
至于将来谁来种田的问题,厉以宁说:“不要着急,大有人在。”他表示,农业仍然会有人做的,首先家庭农场主,再一个是农业合作社,第三是农业企业带资本、技术下乡,可以租农民的土地,但是不改变土地使用的性质。
谈到国有企业改革,厉以宁表示,国有企业改革在中国主要进行两个层次的改革:高层次的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低层次的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国资委不直接管企业,而是下设公司,管理国有资本的配置。目的是将国有资本用活,产生更大的效益,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企业体制着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选出董事长,监事会要起作用,总经理从社会公开招聘。要真正做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就要实行混合所有制,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目标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共赢。
附厉以宁演讲整理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问题一: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由世界银行提出的。主要意思是讲,一些发展中国家当它的人均GDP到4000—5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往往就徘徊不前了,这就叫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所举的例子中包括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也包括一些东南亚国家。它们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改革不彻底。改革不彻底主要反映在国内收入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贫富差别扩大的基础上,国内发生混乱,进一步改革就更难了。
中国经济学界许多人都认为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两个理由是最明显的。第一,因为中国的改革始终没有停止,在继续加快改革。第二,中国在加快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在加快。所以中国不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问题二:中国收入分配问题
刚才我们讲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国家在收入分配上出现了问题。那中国现在不是也有收入分配的问题么,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国为什么收入差距会这么大,理由何在?
我们知道,中国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就是产权的改革。原来计划体制有两个重要支柱,一个支柱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第二个支柱是城乡二元体。两个问题造成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缓慢,停滞不前。
现在讲中国的贫困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没有产权。在农村虽然农民有承包土地,但这个土地他没有经营权,是集体经营权,农民个人没有。农民有一个可以盖房子的叫做宅基地,他没有权证。农民盖房子也没有产权,这个和城里人是不一样的。城里人祖传的房子有产权,新购买的商品房有产权,但是农村没有。
另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虽然做了一些改革,但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所以中国的改革目标是让农民有产权,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