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措8000万民生款,为失地农民“上保险”
当忠和镇忠和村的薛秀兰领到第一笔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后,心情非常激动:“养老保险金就是我娘俩的‘救命钱’!”薛秀兰老人与身患小儿麻痹的尕儿子相依为伴,生活拮据。近年由于村里搞建设,家里失去耕地后,娘俩仅靠低保金维持生计。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无疑让老人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皋兰地理位置优越,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一些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至2014年2月,全县被征地农民达到23727人,占总人口的17%,占农村人口21%,其中完全失地农民4629人。他们的生活如何保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这个问题群众极为关切。
为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皋兰县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千方百计筹资8000万元,一次性解决历年积累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并全覆盖不遗漏地解决新产生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当年当期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行先保后征;历年遗留问题逐年解决,按征地时间由近及远,先重点后一般……”皋兰县社保局局长魏立峰对失地农民的政策心里有本账,“全失地农民最低享受到每月639元,最高765元。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
事关群众身上衣口中食,丝毫不容含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长效机制从产生到落实,包括魏立峰在内的党员干部付出了多少心血与真情,失地农民心中有数。
建设美好家园,从整治环境卫生做起
文山村的村民戏称,以前进了家门是“欧洲”,出了家门是“非洲”。言下之意是说自家屋里与村里面貌悬殊之大。
这种状况在今年有了变化。村里的保洁员魏周来每天清晨用扫帚掠过路面时,总要感慨几句:“你看这路平整着!人走上去轻快,心里也畅快。”
与之前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水淌的情形比,文山村的道路发生了巨大变化:村舍大道柏油路,小街小巷红砖路。当初道路要拓宽时,一些人家的围墙需要拆迁,村民协调小组上门去做工作,没费多大事,家家都支持,最后拆迁费用为零。
除了聘请两名保洁员,村里还专门聘请了8名义务监督员。这8人都是敢说敢喊的热心人,谁家门前屋后卫生不达标,柴草垃圾乱堆放,就当面去劝说。偶尔有人不听劝,村社组长就来劝;如果还不听,村干部再上门。如果还不听怎么办?村支书魏宁邦说:“大喇叭满村喊!别人都动弹了你咋不动弹?喊了两三回,效果特别好。人都要个面子嘛!”
尽管这是个“破烦”事,可还得认真做。魏宁邦说:“习惯培养有个过程,就像尕娃娃小时候不爱洗脸洗脚一样,习惯了就好了。话说回来,生活提高了,群众也有这需求。你就说现在的年轻人,洗脸还讲究用个洗面奶抹个油呢,村子也一样。”因此村里的大喇叭除了极偶尔曝个光,大部分时候,还是用来给大伙讲道理:文山村的村容村貌是全文山人的事,要有家乡意识呢!
行走在皋兰,每个村庄都如文山,家园正变得越来越清洁美好。
农村环境卫生整洁是皋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集中列支环保预算经费,建立清洁队伍,建设环卫设施;实现57个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填埋;并确定每月10日为群众性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
阡陌纵横、屋舍俨然,追求的是一种舒适且有尊严的生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