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冷暖永在心

群众冷暖永在心

——皋兰县五项长效机制力促用心服务群众成常态

摘要:皋兰,这个不过拥有5镇1乡57个行政村3个社区14.31万人口的小小县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行的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社情民意受理代理服务五项长效机制,意在长久、利在长远。

最远又最近的,是心与心间的距离。看不见摸不着,却感受得到。

皋兰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了一些事,让群众感受到了干群间的距离在拉近、更近、越来越近。

这些事说大也不大,不过是每人每年5元钱,让“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吃上了“财政饷”;不过是每人每年10元钱,让干净整洁的家园看得见摸得着;也不过是想方设法为失地农民上了保险免去后顾之忧……

这些事说小也不小,以“千名干部实施百个项目走进万家农户”为载体,使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成常态;实行代理服务机制,群众不跑干部跑……

这些事涵盖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大事还是小事,事事关乎群众冷暖。

皋兰,这个不过拥有5镇1乡57个行政村3个社区14.31万人口的小小县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行的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社情民意受理代理服务五项长效机制,意在长久、利在长远。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五谷丰登、社稷安宁,丰登村的村名应取意于此。

8月底,走进丰登村,正是瓜果蔬菜收获之时。这些天,刘静天天泡在村里,担任丰登村“第一书记”3个月时间,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对村里的情况已是了如指掌:地有多少、人有多少、主要产业是什么、路什么时候通、灯什么时候亮、自来水还有些啥问题、谁家有点啥困难……小姑娘脑子活络、腿脚勤快,早已和村民熟成了一家人。

选派“第一书记”赴村任职,是皋兰实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一项具体措施。从5月26日起,57名“80后”干部陆续到全县57个行政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一为锻炼年轻干部快成长,二为“零距离”服务群众无障碍。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说起来简单一句话,若无载体,却易流于形式。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皋兰开展的“千名干部实施百个项目走进万家农户”活动,正是一种有效载体。今年整合8247万元项目资金实施的136个项目就需要全县1430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3.2万农户去完成,目前已完成102项,10月底前将全部完成。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一次次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抓项目、促发展,和群众讲贴心话,为群众办难心事,心与心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九合镇朱家井村的“第一书记”韩悌鹏对此深有体会:“很感动!感觉自己也没帮上啥大忙,一进门瓜呀果呀紧着往你手上递,特亲。”

136个项目中,丰登村占了10项,这10个或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项目给丰登村带来了很大变化。

在村口开商店的彭宁加看得最分明:以前路不好,瓜果蔬菜拉不出去,菜贩子也不来。现在路修好了、路灯亮了、排洪渠也疏通了、自来水马上就进家门了。塘坝从1个变成3个,旱地要点浇也没那么困难了。彭宁加又指着门前的红瓦白墙、平整亮丽的广场说:“以前这里柴草粪堆乱堆放,现在变成了文化广场。”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做到了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进村项目在一线落地、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群众工作能力在一线提高。脚沾泥土芬芳,干部怎能对土地和群众没有感情?心系百姓冷暖,群众怎能不欢迎这样的干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