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加快改革的措施,有效地释放了文化的能量,构筑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上海文化未来的发展,创设了更加优化的体制和机制条件。
浦江之水滔滔东去,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努力和奋进。在陆家嘴每一个夜晚灿烂的夜景之后,带给世界的是这座城市更美好的新的一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坚持以人为本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作出的伟大价值选择,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发展为了谁,体现着它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是它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这个价值原则贯彻和体现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第一位的是要把文化的焦距始终对着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脉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树立大众情怀,强化大众视野,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体会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体察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际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生动展现劳动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创作出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
——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充分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出发,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在想些什么、忧些什么、盼些什么,从文化视角思人民之所虑,急人民之所难,帮人民之所需,谋人民之所求。今天,我国正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安康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提供舆论支持和社会引导。
——关照人民群众的情趣。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有一个在文化表达方式上主动从人民群众的情趣爱好着眼的问题,有一个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便于接受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人民大众的文化,应当而且必须彻底摆脱那种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阴影。如果把社会主义文化弄成让人民大众看不懂、听不进、品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原则的背弃。所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依照他们的品味和情趣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艺术,努力把深奥理论通俗化、抽象思维形象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和传输精神食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成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