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努力践行群众路线,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形成燎原之势。
基本前提: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诞生之时就认识到“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安身立命之本。
井冈山的斗争是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注定艰难而又困苦。在一片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下,党从踏上井冈山那一刻起,就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应当是“群众的割据”,因为,“群众的割据出于群众自身的需求,群众武装起来驱逐他的敌人,自行管理区域的大小事件,这样的割据,敌人是不能消灭的”。“红军宗旨,民权革命”,“革命成功,尽在民众”,这是《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的四言体宣言,无疑成为党必须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沃土里的生动宣示。
为了发动人民群众,毛泽东率领部队挨村逐户访贫问苦,深入群众开展社会调查,完成了《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两个系统的调查报告,对当地群众的革命斗争、经济生活、土地分配等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思考。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党制定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政策,强调红军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否则“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人民群众养育了革命,党与人民一道谱写了“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不朽篇章。
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是说,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