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皇城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在连续1000年里都是十分独特的人类文化、雕刻艺术、建筑艺术、建设技术、城市规划和造景艺术等价值的交汇之地。2010年,河内升龙皇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河内升龙皇城成为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第900个遗址。皇城建于11世纪越南李王朝时期,是“大越”独立的标志。此处原是公元7世纪时,由中国在红河三角洲的一块土地上排水而建的一座城堡。直至13世纪,这里一直是区域政治权力中心。皇城建筑物与黄耀街18号考古遗址反映了东南亚——确切地说红河下游河谷——在北部的中国与南部的占城古王国交互影响下出现的独特文化。
河内升龙皇城,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
名称由来
河内升龙皇城,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建于11世纪越南李王朝时期,是“大越”独立的标志。
约在公元前3000年,河内一带开始有人居住。其城市化的雏形“古螺城”,建成于公元前200年。在北属时代(中国统治时期),它被称作“宋平”及后来的“龙肚”。公元886年,它成为了一座城塞,被称为“大罗”。1010年,越南李朝的初代帝王李太祖迁都大罗城。据说,当年李太祖看见红河上升起蛟龙,故将大罗命名为“升龙”。1397年越南的首都迁到清化(西都)之前,升龙都是越南的首都,迁都清化之后,升龙成为“东都”。1408年,越南再次北属中国明朝,东都城被中国人重新命名为“东关”。1428年,黎朝的开国先祖黎利领导起义,越南从中国统治下获得独立,东关城也改名为“东京”。在西山朝时代,它被称为“北城”。1802年,阮朝建立,都城南迁到顺化,河内又被称为“升龙”。1831年,阮朝将其改名为“河内”。
皇城建于11世纪越南李王朝时期,是“大越”独立的标志
建筑特点
升龙皇城反映了从7世纪至19世纪升龙前期,升龙和河内时期的历史积淀。许多历史时期的遗迹和文化层颇为连续地相互重叠。建筑遗迹有地基、柱脚、砖墙段、路段,铺砖地板或卵石地基,以及排水系统、水井、“御河”、荷花池等痕迹,显示了昔日升龙皇城的巨大规模和具体面貌。有一处李、陈宫殿遗迹,通过现存的柱脚基础,可见原来有10排柱子,分为9间,宽27米,长62米。柱子稳固地置于具有李陈特征的莲花状雕刻柱石上,底下是卵石碎砖柱基,厚约一米左右。在“御河”畔发现了一种奇异建筑的柱基,周围是6个圆形柱脚,中间是1个方形柱脚,像是一座“六角楼”,供人赏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