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用“底线思维”指导现代社会治理

广西:用“底线思维”指导现代社会治理

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应该把当前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作为“靶向”,通过研究问题、抓住特点、剖析原因,最终在化解这些社会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对科学推进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所谓“底线”,是指不可逾越的红线、警戒线、限制范围、约束框架。底线一旦被突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基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注重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应该把当前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作为“靶向”,通过研究问题、抓住特点、剖析原因,最终在化解这些社会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现代社会治理难免要触碰一些利益关系,如何防止矛盾激化,做到“争”而不斗,“斗”而不破,“和”而不同,这就需要有“底线思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纠纷凸显期、刑事案件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和社会治理探索期,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诸多民生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化解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迫在眉睫。只有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管控好风险,坚守住底线,才能掌握战略机遇期的主动权,谋求更长远更广泛更优质的核心利益。

比如,上项目搞开发,就必须首先考虑环境生态容量和承受能力,考虑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涉及民众现实利益的合理安排,充分预测环境污染风险、民生侵权风险和社会舆论风险,并由此诱发的次生社会灾害和连锁反应等等。对这些问题要想深一层,看看是否会危及社会稳定和执政声誉,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并迅速高效化解,应如何修复因此而损坏的社会关系,将民心社风调整到社会发展正轨上来。只有把这些底线问题想清楚、弄明白、抓具体、做扎实,才能牢牢把握现代社会治理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赵小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