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底线思维”谋划和推进现代社会治理,关键要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及国家利益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坚持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为稳定发展大局着想,一切为实现伟大的民族振兴中国梦着想。在治国理政上守住“为民务实清廉”的底线,在改革发展上守住“安全稳定和谐”的底线,在执法司法上守住“公平正义合法”的底线,在做人为官上守住“道德法律诚信”的底线,在化解社会矛盾上守住“民主文明法治”的底线。只有守住这些底线,现代社会治理的积极因素才会增多,消极因素甚至是对抗因素就会减少,治理成效就容易显现。
广西:用“底线思维”指导现代社会治理(2)
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应该把当前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作为“靶向”,通过研究问题、抓住特点、剖析原因,最终在化解这些社会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 生态文明建设须树立底线思维2017-10-20
-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2017-10-13
- 古荒: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三个原则2017-10-11
- 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2017-09-11
- 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2017-09-11
- 树立“三种思维” 为法治中国代言2017-08-22
- 精准现实的插画,哪一幅最有共鸣?2017-07-25
- 王嘉顺:推动流动人口老龄事业发展2017-06-15
- 朱继东:意识形态工作要凝民心聚共识2017-06-08
-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2017-06-08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北京MaaS城市绿色出行何以行?
- 链博会:链接世界,共筑经济新未来
- GDP增长5.5%!见证北京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 3.33亿人次!奏响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的时代强音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砥砺奋进新征程
- 创新提质 培育外贸新动能
- 水润良田,粮食丰收有保障
- 上半年快递业突破千亿件,究竟凭啥?
- GDP增长5.3%,中国经济“硬核”力量从何而来?
- 建好人民城市,托举人民幸福生活
精选视频
【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铸就大国重器:中国制造突破“卡脖子”技术
理论看点: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厘清两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展望
法治体系的结构
中国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实践路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