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如何为国企高管薪酬“限高”

摘要:近段时间,国企高管薪酬再次成为舆论热点。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在欧洲国家也备受社会关注。为防止国企高管收入高得“离谱”,欧洲各国不仅通过法律“限高”,还通过透明化、公开化的管理对“越线”行为进行监督。

1

芬兰:政府划定“红线”

在北欧国家芬兰,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想方设法规范国企高管薪酬,一个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由内阁经济政策委员会出台指导原则。

根据2012年8月的最新指导原则,国企高管薪酬主要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工资、补贴津贴、利润报酬、鼓励性分红和附加退休金。其中,核心部分是基本工资。

指导原则规定,基本工资要依据国有公司的总体薪酬情况制定,其他几部分薪酬以基本工资为基准按比例发放,其中,利润报酬不得超过基本工资的40%,鼓励性分红不得超过基本工资的100%,总收入(不包括附加退休金在内)不得超过基本工资的240%。

如此一来,国企高管的工资水平基本上符合市场标准,甚至低于市场标准。在某些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公司,如天然气运营商Gasum和国家铁路公司,其CEO的收入要比市场平均水平低23%和43%。

芬兰全国只有550万人,国民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在这个透明度极高的国家里,犯一次错就像脸上贴了标签,几乎无处可藏。

2009年初,芬兰最大的报纸《赫尔辛基新闻》披露一则消息称,芬兰国有能源巨头富腾公司时任总裁米卡埃尔·利柳斯所得分红过于优厚:按照政府指导原则,利柳斯的分红不应超过90万欧元,而董事会给他发了220万欧元。

这起事件引起全社会范围的争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富腾公司董事长彼得·法盖尔内斯宣布不再连任,而总裁利柳斯也于当年辞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