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旨在解决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造成的日常生活困难。在2亿多老年人口,高龄、失能老人年均增长100万的大国,如何有效供给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领域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凝聚社会共识
一直以来,对养老服务的市场化问题,各方认识不尽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养老服务内容及其属性的理解。过去,社会各方把眼光盯在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上,有关部门也把政策和工作重点集中在这方面,其结果是扶持政策单一,养老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解决短缺,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不能走政府包揽的老路,惟有依靠市场。这应成为社会共识。
一要“信”。就是要真正相信市场,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认识到养老服务领域的供给和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营利性特征明显的产品,彻底放开,交给市场;具有公益性质的产品,也应通过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合作、租赁、委托管理等方式,推行公建民营,提高服务绩效。
二要“放”。就是政府要简政放权,改革一切阻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能放给市场主体的,决不攥在手里;能转移让渡给社会组织的,坚决让渡。
三要“破”。就是要突破原有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机构落地难、居家服务设施用房难等要素瓶颈,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进入。
四要“补”。“补”有“补砖头”、“补床头”、“补人头”之说,前两者都是补供方,从今后发展来说,“补人头”即补需方更有效。目前养老服务业面临需求急增而供给不足的窘境,且是个刚起步的弱质产业,需要政府构建复合型政策,根据养老服务业的种类、性质,给予和行业特点相应的扶持;针对老年人购买力有限的实际,给予服务补贴。通过既补供方又补需方,挑起两头,创造供给,引领消费,拉长产业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