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服务供给,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优化服务供给,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据5月25日《经济日报》报道,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发展老年助餐,推进银发旅游,鼓励社区嵌入式托育,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一系列举措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为“一老一小”的美好生活奠定更坚实基础。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红”,一头牵着“朝阳红”,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民生大事,也是社会发展要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0-3岁婴幼儿超3000万。这两组数字背后,是“421”结构家庭的现实困境,更是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的战略价值——这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破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双重挑战的系统方案。

一餐饭托起民生底线。据民政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9月,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已超过1.18亿。 民政部统计显示,助餐服务已成为仅次于上门看病服务、排名第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另外,从北京市西城区红居街社区的“父母食堂”,用20元20道菜的服务标准,日均接待上百位老人,70%的回头客印证着老年助餐的迫切性。从济南流动助餐车将5元套餐送到家门口,到重庆“长者互助食堂”实现餐费5-7元——这些事例背后,是国家兜住民生底线的意志。

一方空间重构代际生态。为了将养老功能拓展为养老、育幼双重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56个城市试点。如北京德胜街道通过对386平方米空间改造,实现可供“一老一小”都能便捷使用的老幼复合型服务设施。这种空间革命打破传统服务割裂模式,使双职工家庭的托育需求与老年人照护需求产生协同效应,不仅解决后顾之忧,还让社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这印证着代际融合的心理疗愈价值。。

一项政策激活45万亿市场。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文化、社交需求,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正在不断释放。据复旦大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预测,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45.35万亿,这彰显出综合政策的撬动效果是很明显的。如成都“共享奶奶”计划带动周边商铺租金上涨,杭州社区烘焙课促进厨具销量大幅增长……这些微观变化揭示出养老投入能拉动关联消费,增加托位也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社区食堂的20元套餐到386平方米的双龄空间,从银发旅游专列到普惠托育试点,这些政策设计始终遵循“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幸福”的民生智慧。当暮年与童年在同一屋檐下共享岁月静好,这便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温暖的注脚。期待各地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有更多暖心举措落地生根,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让“一老一小”成为社会最美的风景,托起每个家庭稳稳的幸福。(宣讲家网  王小梅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