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考研值得点赞
这条新闻透出了N多的价值,很值得说道说道。
首先不难看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苗仁杰为了有更固定的时间学习,他主动要求去学校的大西门站岗。“站岗虽然累,但是学习时间很充裕”。为了考研,他两年过年都没回家,大年三十还在站岗。而且,他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来背英语、政治,一天要学习13个小时,只睡5个小时。这种勤奋换来考研通过,自然蕴含天道酬勤的价值。
其次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考研当然是一条人生成功的道路,也是一次稍纵即失的机会。但机会不是彩票中奖,不能守株待兔,完全基于一种偶然,而是通过精心准备和十分努力,让偶然扩大成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担心费用,苗仁杰高三辍学选择打工,后又考取山东体育学院,毕业后工作屡屡受挫,遂决定赴京考研,走上边打工边求学的道路。但他深知自己是体育生,文化课底子薄,便决定去大学做保安,以便学习上有保证。这种认真地筹划和扎实地实施,是他考研成功的必然因素。
第三,底层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虽则逼仄,但未堵死。考研面向保安,不拘一格选人才,就是值得肯定的制度。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包括我们现在的高考,尽管批评者多如牛毛,但能让社会底层人士藉此改变命运,乃至进入仕途,参与国家治理,这一点,恐怕诟病者少。所以,社会想办法拓宽各种渠道,就像许多高校创造条件,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保安——扩而大之到一切有所需求者创造深造条件,给底层更多上升的机会,其实也是公平正义的表征。
此外,苗仁杰还是一个积极向上不甘平庸的青年,他的考研经历也是一个励志的范例。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少一些命运不公的抱怨,把时间用在正道上。与其空议,不如行动;与其抱怨,不如奋起。惟奋起,才是驶向幸福彼岸的航船。
对“保安考取研究生”应多点平等视角
评价和看待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应以静止而是动态的眼光,不应单向视觉而应多个维度。现实生活中,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长期在家啃老的事情并不鲜见,一些研究生选择做保安也并非孤例。
“保安考取研究生”只能说明他在工作之余,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并选择了与别人不同的路,但并不是说他就是成功者而其他人都“碌碌无为”。
“保安考上研究生”只是众多人生选项中的一种,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路径。保安考上研究生不值得炒作,而研究生当保安也不必大惊小怪。成熟而理性的社会,不是“标签化生存”和“符号化定位”,而是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把每个人都平等地看待,对每种职业都持以平等的视角。否则,那些所谓的励志,就会成为悖论并因之带来伤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