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高瞻远瞩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我们思考经济发展问题的指南。
如何准确理解新常态
当前语境下的“新常态”至少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新常态”指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再保持过去的高速状态,而是将进入中高速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强调经济增长质量的“聪明”的增长状态,即“中高速”要对应“中高端”。在“新常态”下,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能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企业总体上能够稳定盈利,劳动者劳动报酬能合理、有序地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能不断扩大。二是“新常态”指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日益现代化的状态。在“新常态”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明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都能得到有效发挥,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居民个体既各司其职,又携手合作的状态。换句话说,“新常态”是政治更加清明、市场更加开放、社会更加和谐的状态。
综上所述,“新常态”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当下的经济增速下滑,着力改革攻坚,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把握四川经济发展态势
把握四川经济发展态势要坚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四川经济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共性,又要看到四川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亮点。其共性主要是: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将告别过去的高速度;经济增长动力将发生转换——政府投资让位于民间投资,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胜负手;使用传统刺激手段的代价可能很大。四川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与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四川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临“长江经济带”,具有先天区位优势,随着“两带”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四川有条件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增长极;同时“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省情还未根本改变。
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的符合省情兼具前瞻性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得四川经济企稳初现,经济增长稳中有升。1—5月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且呈明显的逐月增长态势;全社会零售总额4571亿元,同比增长12.9%。结构调整有成效,民间投资增长16.1%,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7.4%,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对外贸易回升,1—5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增长10.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位靠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