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党风建设对社会的正能量作用

执政党党风建设对社会的正能量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优良作风的党,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1],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是其纲领、宗旨、性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党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原因。执政党的优良党风建设不仅是对党的自身建设意义重大,而且还能够对社会建设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起到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的巨大功能。

一 优良党风促进社会认同和社会凝聚

中国现在已逐渐步入多元社会,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在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中,如何有效化解矛盾、推进社会认同,并由此形成社会凝聚就成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社会认同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的共同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其最重要的内涵是社会成员对所处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组织系统等有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接受。

社会认同所要达成的目标应该是形成社会凝聚。“社会凝聚力是在特定民族的共同价值导向下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把民族这一人类共同体中全体成员集聚结合在一起,逐步达到情感、观念、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相互认同,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推动特定民族不断向前发展”。[2]社会凝聚一旦形成,就是对社会矛盾的化解力量,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提供思想基础,所以社会认同与社会凝聚都是一个正常社会不可缺少的两个要素。其中,社会认同是社会凝聚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凝聚是社会认同发展的理想层次。在正常状态下,社会认同度的高低和社会凝聚力的强弱不仅决定着国家治理成本的大小,而且决定着国民对国家归属程度和社会稳定程度。因此,如何推动社会认同的良性发展,如何进一步增强社会凝聚力,在今天的多元社会治理和建设中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以优良党风带动形成优良政风,以优良政风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而社会公平和正义与社会认同和社会凝聚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因为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不仅包括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它更多地涉及社会成员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社会体制及秩序的公平与正义获得确认时,这种社会系统和社会秩序才可能获得其成员的支持,并由此取得稳定的形态。”[3]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按照邓小平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展示发展优势;二是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致力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两者互为因果。从这两个原则来看,无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致力于实现公平正义和人民共同富裕,均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建设有赖于党风建设。所以,党风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只有把党风建设好,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本质,也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并进而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度,形成更坚实的社会凝聚力。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