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党风建设对社会的正能量作用(3)

执政党党风建设对社会的正能量作用(3)

三 优良党风影响社会风气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等,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涉及政党与广大群众的关系,也就是政党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思想作风看,如果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就会失去思想基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严重偏离社会正常发展轨道,给党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重大伤害;从学风看,如果形而上学、教条主义至上,也会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从而使党失去人民群众支持;从工作作风看,如果官僚主义盛行,不深入实际,不接受群众意见,势必导致党群关系出现裂痕;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看,如果醉心于权力和地位,如果贪图享乐、高高在上,则骄奢淫逸等消极腐败现象就难以避免,党的形象将受到严重损害。

执政党的党风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也涉及方方面面。在党风建设中,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其核心内容。党是否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区分党风性质的标志,是衡量党风状况的重要标准。党风建设的不同方面最根本的是影响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对党是否认同、热爱,是否服从党的领导,关键是受党风建设的好坏所左右。所以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党风是否优良,是检验党是否保持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标准。

“当社会成员对具体体现党风的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社会形象感到失望时,又可能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到他对社会的认同,甚至进而扩散到对人生信念、对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的理解等,对没有这种社会认同的人来说,对他人的冷漠以及社会的疏远乃至排拒,是由此导致的逻辑归宿。”[3]如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党风出了问题,那它起的作用就会是相反的,它会使人民群众怀疑党的政策,脱离党的领导,而这必将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引发社会矛盾。

党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密切相关,这是由我们党所具有的唯一执政党和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特性所决定的,党风建设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我们应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要紧紧抓住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我们要不断研究探索适合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在抓好第一要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着眼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注重在健全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上下工夫。

四 优良的党风建设必须提高科学化水平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党风建设至关重要。要使优良党风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正能量,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就必须提高党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体说来,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王岐山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6]。领导的本质属性是决策、统御和影响,领导干部在党风建设中负有特殊的职责。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国家,在专制统治之下,上对下拥有绝对的权威,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天经地义。从秦始皇时代起,国家奉行“民以吏为师”的教育政策,国家规定老百姓要向官吏学习。所以官吏(领导)对社会拥有绝对影响力。虽然从辛亥革命以来,我们就推翻了专制集权的极端形式之一——皇帝制度,但由于前述原因业已形成崇上的思维习惯,并非短期能消除。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权威很高,影响甚大。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干部严于律己就非常重要。因为领导干部既是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社会行为的导向者和楷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使党的作风建设更具有示范性、说服力和有效性。因此,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的必须严格按照“八项规定”的要求,按照习近平同志对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五点要求”,全面提升党的干部作风形象,进而全面提高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水平。

(二)建设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破解当前党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优化党的作风的最好助推剂,群众路线的关键是要听得进群众的意见,难得的是群众敢于讲出意见。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共有的文化,是一个组织有关思想、行为和体制的趋同性认识,其核心是组织的价值观。组织文化的外显性通常以制度、习惯、人文环境等形式表现出来。组织文化对一个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非常重要。中国共产党有了健康的组织文化,就能够凝聚人心,活跃气氛,和谐环境。从这一意义讲,要加强党风建设应注重组织文化的建设。群众工作路线的有效与否的实质取决于组织文化是否健康向上。

实际上,党风建设的实质就是一种政治文化建设,它指党的整体(包括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领导、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风建设应切实恢复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求真务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对“四风”,就要“真对真”“实打实”,来不得一点虚假[7]。不解决这一思想问题,就无法真正搞好党风建设。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就是“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也严重影响和恶化了党群关系,必须彻底清除。“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党正是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才花大力气来在全国全党中进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教育活动,集中力量整顿“四风”问题。以解决文山会海、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和工作不实的问题,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克服贪图享受、及时行乐思想和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的现象;纠治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通过反对“四风”,使全党受到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党性教育,然后以此为基础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