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迈向作风“新常态”

湖北:迈向作风“新常态”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15个月

15个月时间,能改变什么?在政治领域、在人的头脑中,足以掀起一场风暴。

去年7月以来,湖北379万党员同全国8600多万党员一道,经历一场深刻的灵魂革命,由此引发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合力围剿。

搅动这场变革的“蝴蝶翅膀”,就是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这是一场新时期的整风运动。

“脱去了隐身衣,捅破了窗户纸,治好了亚健康。”党员干部深受灵魂洗礼。

“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老百姓是最大受益者。”这是群众的肺腑之言。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中国正在进入新时代。”外媒积极评价。

1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每一功成,无不得益于“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然而,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一些党员干部开始庸懒散软、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下基层“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与群众离心离德;做决策好大喜功,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公款游山玩水、沉湎灯红酒绿;铺张浪费、节庆泛滥、吃拿卡要、横推硬阻……

这些问题蔓延开来,逐渐在党内形成一种风气、一种生态,不少党员干部浸淫其中、乐此不疲,如“久入鲍肆而不闻其臭”。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不要改?怎样改?一场聚焦“四风”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铺开。

“过了这阵风,一切照旧”,“装装样子跟着走就行”,一开始,党内党外有人持观望态度。

“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还有苦难,我的心就无法平静”,“跟群众感情近了,拆迁也不难”,15个月以后,不少干部表示,这场活动对他们心灵的震动久远而深刻。

那么,这一切改变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演进的呢?

2

大柴湖移民黄占武永远不会忘记那碗热气腾腾的饺子。

去年腊月十三,寒气逼人,他家的土坯房里,省委书记李鸿忠麻利地添柴烧水煮饺子,第一碗端给了黄占武。

这是李鸿忠在短短6个月内第四次来到大柴湖。跟群众亲不亲,要看身体力行。省委示范打样,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点成为我省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省直多家单位结对帮扶,柴湖面貌日新月异。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以示范点为标杆,各级干部走进群众家里,听民声解民难。

民声中有怨气,真诚道歉、立行立改。

“你们做事领功,我们却没得好处,这算办实事吗?”云梦县国土局局长刘大毛来到石山村,被村民指着鼻子骂,“土地整理项目4口塘,一个也不蓄水!”“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我对不住乡亲们!”半个月后,堰塘加高到3米。

“机井挖了100多米深,电力不配套,要这表面工作有啥用?”襄阳市襄州区王宇华来到余沟村,抽不出水的机井让他羞红了脸。全区一排查,不配套的机井有149处,影响20万亩耕地灌溉,区里咬咬牙,拨出2000万元,彻底解决机井问题。

民声中有难处,倾力帮扶,真情打动。

62岁的崇阳农民钟山羊父母早逝,妻女接连去世,住在茅屋里,孤苦伶仃。县委书记杨良锋上门得知后,先是帮他建起了钢筋混凝土房子,又买来10只小羊维持生计。

温饱解决了,精神孤寂如何排遣?杨良锋在老钟家看到一把破旧的胡琴,询问得知老钟有此爱好。一周后,一把崭新的胡琴送到老钟手上,从此,山村又闻胡琴声。

“从敬而远之到称兄道弟,从不冷不热到牵肠挂肚,我们离群众近了,群众跟我们亲了。”省卫计委“三万”工作队队员王馀祥在民情日记中写道。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