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话语体系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话语体系创新

执政话语体系创新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它为国家的政治主张进行论证和说明,并以规范醒目的语言表述国家的政治意图和方向,使人们建立起对执政权威和政治秩序的认可,借此引导思想舆论,整合分散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

党的执政话语体系创新,既要赋予执政话语体系亲和力,又要合理解释社会的变化,由此,才能争取受众,促进社会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总体上实现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的转变,这一系列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在政治上体现为由掌权的组织需要和理论偏好转变到顺应执政规律、体现党内民主、扩大政治参与等执政路径上来;在经济上体现为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在文化上体现为由注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转变到承认文化的双重属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社会方面体现为用“社会治理”替代单纯的“社会管理”,以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来实现社会有序运转。

执政话语体系创新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它为国家的政治主张进行论证和说明,并以规范醒目的语言表述国家的政治意图和方向,使人们建立起对执政权威和政治秩序的认可,借此引导思想舆论,整合分散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

赋予执政话语体系亲和力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党的执政理论要能够及时反馈民意、充分体恤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合理配置民力。只有凝集民心,才能整合社会力量,减少执政的阻力和风险。这实际上对执政话语的表达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执政话语的表达必须要具有亲和力和向心力。亲和力表明执政话语有受众,受众愿意听,这点是简单的灌输所不能达到的;向心力表明执政话语有影响,受众愿意以执政话语为理论武器,自觉抵制和排斥异质信仰,敢于和错误的思想倾向作斗争。

文化形象的亲和力是执政话语的外衣。在不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庄重性的同时,执政话语的叙述方式应该尽量贴近大众生活,使用民间话语,具有平民风格。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期间,就以极具亲和力的话语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随后我们又聆听到他一系列的通俗易懂的执政话语,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苍蝇老虎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等等。清晰地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执政理念和话语风格,也符合当下社会话语潮流和交往趋势。

只有改变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和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才能让执政话语具有亲和力。即使是真理,如果被拙劣的表达所包裹,也会失去应有的锋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套话盛行、空话连篇,更不能成为假大空的别名。我们不能让公式化、口号化、命令化的传统话语弊病破坏了执政话语的文化形象。37年来我国执政话语表达方式创新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用亲切的表达才能唱响主旋律,用生动的话语系统才能阐述真理、巩固效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