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基层“三转”的“心理不适”

透视基层“三转”的“心理不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中心任务,坚守责任担当,积极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少数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身上仍存在一些与“三转”不相适应的思想“疙瘩”,需要引起关注,加以解决。

“翻烧饼”心理:对“三转”理解把握不深,认为是重打锣鼓另开戏

中央纪委提出的“三转”实质上就是改革,要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监督执纪职能,推进反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是,“三转”也决不是一切推倒重来。事实上,所有的改革都不能割裂历史,纪检监察改革也是如此。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积累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和做法既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也是我们推进深化改革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同时,既是改革,就有一个重新解放思想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以,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认识到,“三转”是纪检监察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转轨定向,既体现了改革创新、解放思想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突出主业主责、抓好监督执纪问责的任务要求。老办法并不都是不管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要坚持,有的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新发展,有的需要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重新定位,比如过去一些地方业务主管部门经常就一些突出问题与纪检监察机关搞联合整治,这些做法在今后工作中就要坚决摒弃,而监督执纪问责将成为“新常态”。

“老皇历”心理:工作依赖惯性思维,没有从条条框框中跳出来

管理学上有一个“路径依赖”定律,主要表现为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长期的惯性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强化,最终导致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当前,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在“三转”中还存在“路径依赖”心理,就是凭经验办事、靠“老皇历”吃饭,一本皇历翻到底。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形成了一套轻车熟路的工作方法,致使思维固化、形成定势,在处理新问题时依赖惯性思维,实行的依然是过去的习惯性做法。比如,在党风政风监督方面,有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如何从“大而全”的监督方式转向灵活、务实的监督模式感到束手无策,仍然习惯于发文件提要求。在审查案件方面,一些地方查办案件工作仍贪大求全,对及时有效揭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客观方面来看,目前县乡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设置如何对应省市相应机构,中央还没有明确的实施意见。在乡镇一级,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把落实“三转”当成泛泛要求,出现汇报总结中提法“转”,但在实际工作举措“不转”的现象。这也表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真正转到位、转彻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为基层落实“三转”提供制度遵循,又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取向,破除惯性思维和等、靠、看的思想,自觉转、主动转。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