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丰(一):谈谈如何做人(5)

摘要:做人就要做好人,做好人要具备四点:第一要有良心。有良心就要具备两点“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但当前,三个魔鬼挤占很多人的心灵,包括不知感恩、急功近利和片面业绩。第二要学会识别人。首先要学会在对比中看人,同时还要充分认识人的优缺点,必须认识到缺点是优点的延长线,缺点只能限制不能克服。第三要明确好人是有误区的。首先是好人的缺点、错误有时比坏人还多,其次是不知道、不懂得会团结是大本事。最后,好人要长寿,关键就是保持好的心态。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积淀”,其次就是要有点“阿Q精神”。

我的一个下级,一把手,到我那汇报,说他那个单位谁谁谁什么毛病,我说你别说了,你说这么多有什么用,第一,我听不懂,第二,我听不进去,第三,我更记不住,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半天不解决问题,我说你说的这个我虽然不知道但是我等于知道,为什么说等于知道呢?因为这个单位我认为别人缺点都比你多,所以才让你当头,你现在告诉我,别人还有很多缺点有什么用,我已经知道你的优点比他们多、他们的缺点比你多,才让你当头,如果你的缺点比他们多我会让你当头嘛,你现在给我汇报别人有什么缺点有什么用啊,我派你去的任务就是,如果顺着你的话说,就是要团结比你缺点多的人一块工作,这才是你的作用,我要你才去的,就是这个目的,如果你达不到这个目的我就不要你了。他就不懂,会团结是大本事,团结那些人可能是自己看不上的人,可能是不如自己的人,可能是缺点很多的人,但是你能不能团结,会团结的人发挥的是群体的作用,不会团结的人再优秀是一个个体的作用。我当头这些年我其中一个苦恼就是这个苦恼,有些人从个体来考察,非常应该提拔他,但是由于提拔会团结,我提拔他就打击了更多人的积极性,所以忍痛无法提拔他。这心情也很矛盾,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关系就是搞不好,他自己做的确实很好,你不能说他是坏人,他是好人,但是他不会团结人。

所以好人,我说为什么要克服这个误区,就是要记住咱们最经常说的那句话,说你真正理解了不容易,说一花独放不是春,就是说你不会团结人,必须大家都开花了才是春满园嘛,这才是真正的有群体作用的,群体作用很好的好人,因为我不是生活再一个个体的社会、单体的社会,而是生活在一个群体的社会,任何单位都是群体,这是第三个问题。

做人的第四个问题,好人怎样长寿?这个问题是有针对性的说法,因为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好人没长寿、坏人活千年”,说好人活不长,这可麻烦了,做好人活不长,这不就有问题了嘛。这次记协搞一个倡议的时候,我想了这个问题,我说好人一定要做到,第一,可敬,第二,要可羡,大家不仅敬仰他,而且觉得他那个也挺好的,很值得羡慕,所以我就提出来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家庭和睦、个人幸福的魅力,魅力就是吸引力。核心价值观,我们提倡什么?不仅让人家觉得可尊敬,一定要让人家可羡慕,说那个玩意我要得到了有多好啊,增加了他追求、追逐的自觉性,这个问题就是我要解决的,好人有长寿的问题。不仅受尊敬,而且活的很舒服,他才能长寿。

当然好人长寿是主客观的,我们的政策、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制度、我们的党政机关或者怎么样,对于好人要爱护,这是一个方面,我今天不讲这个,我讲好人自身,你怎么样树立你的一些观念,怎么样解决你面临的一些相对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问题。

一般我们解决是怎么解决的呢?是这么解决的,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说你做好事一定有善报的,说你做好事别觉得吃亏,这句话可能是来自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解释的办法,没有问题,他解释的很周严,他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因为这个事情的难题在哪儿呢?在于说的和实际生活不完全重合,他的难题在这个地方,就是你观察社会。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对好人是一个鼓励,说做好人要有好报,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里边用实际检验这句话不是一个全程肯定,什么意思呢?有的做好事不一定有好报,有的做恶事不一定有恶报,现实生活之中,因为佛教他解决这个问题是用虚拟世界解决的,不是用现实的东西,他虚拟世界怎么解决呢?说你很努力,也没发财、也没升官,也没得好报,你就很不痛快。佛教告诉你,你别不痛快,为什么现在很努力,善没得善报呢,因为你前辈子没做好事,所以这辈子得报了。你一想,这对,这不赖别人,赖我,我前辈子没做好事,所以这辈子没得好报,所以他心里平静多了。然后你再努力,这辈子继续做好事,虽然没得好报还要做好事,下辈子就得善报了,佛教这么一说说的很圆,但是没法检验,说我上辈子是不是做坏事了,谁知道啊,下辈子是不是得好报,谁知道啊,我只是给你讲这个道理。为什么佛教说诚则灵,你信这个就灵了,不信就不灵了。但是我们是唯物主义的,我们不相信有前世,我们也不相信有来世,我们只相信今世,从今世这样一个时间段内,就是我说的,不是所有的好事都得好报,所有的恶事都得恶报,那怎么办?这就对好人是个考验,我做了好事了没得好报,还继续做吗?旁边那个人做了恶事,没得恶报,占了很多便宜,我学不学他啊,他有诱惑力,他的便宜有时候还占的很大,我学不学。

所以毛主席早就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大家很熟悉,我不说那个文章名了,只说那个词。给吴玉章写的,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为什么难?就难在这儿了,做好事没得好报,别人做坏事没得恶报,所以自己的好事坚持不坚持,别人做坏事要不要学,这是一个很实际的考验。很多人就在这个考验面前打了败仗,甚至最后打了败仗,一辈子都不做,到老了受不住了,叫晚节不保,这样的人也有啊,也不是很少。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有一个重大发明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是重大发明,只是现在宣传的不够,如果我这个重大发明被大家所掌握,不能说解决这个问题,起码大大的能够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我发明了一个概念,叫做心里积淀,什么叫心里积淀呢?就是做事做完了,心里会留下一个沉淀物,做了好事不管有没有好报,心里都会留下光明的积淀,做了坏事不管有没有恶报,心里都会留下阴暗的积淀,这是改不了的。这个原理老百姓早就理解了,老百姓说的一句话叫做“白天不做亏心事”,下面那句话叫什么“夜里不怕鬼叫门”,为什么夜里不怕鬼叫门呢?老子没做亏心事,就是他心里积淀是光明的,他可以抵御很多这样的所谓威胁和苦恼、恐惧,这就是心里积淀的作用。

比如说你是一个干部你受了贿了,没把你抓出来,抓出来觉得恶报了吗,你没恶报,但是你心里头阴暗积淀形成了,夜里12点睡觉刚睡着,突然街上开过一辆警车了,一下就坐起来了,是不是抓我的。如果你没受那个贿,他开一辆警车,开八十辆警车都跟你没关系,你不会惊着坐起来想是不是抓我的,为什么?因为你没做那个事,这就有很大区别,区别不再报上,而在心里积淀上。而心里积淀不同你的生活质量很不相同,不知道大家能理解吧,吃的一样,穿的一样,官大小一样,但是心里不一样,他是不一样的,心里积淀是光明的,他活的很坦荡,很舒畅,生活质量很高,因为人的生活质量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他精神生活很好,所以他的生活质量就很高。有的人也很有钱、也很有权,但是心里是阴暗的,即使没有把他抓起来,没有受到处理,他活的也很不舒服,因为他心里老有病。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