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内外兼修,既要做好分内事,也要做好分外事。
党员干部只有做好分内之事,才算尽到了本分,尽到了职责,才算取得了工作实效。广大党员干部做好分内之事,就能为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汇聚起雄伟的民族方阵,聚集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党员干部在做好分内事的同时,还要做好分外之事。党员干部做好分外之事,就是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奉献了热情和力量。党员干部只有做好分内分外之事,才能播撒清凉,创造和谐,服务群众。党员干部做好分外之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绽放,并使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合拍起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微行将交汇对接,改革这一最大红利将更加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党员干部“分内事”是指本职工作与责任任务,党员干部“分外事”是指党员干部的社会责任,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等。众所周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作出更大的贡献才能走向成功。做好分内之事是走向成功的基础条件,做好分外之事是走向成功的机遇条件。一个人若只局限于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一定就能走向成功,但若做不好分内之事或做不好分外之事肯定就不会成功。一个人若要成功,就必须既要做好分内事,也要做好分外事。一个人只有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才能更容易成功。现实中的一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一道理:小林去人才交流中心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他这一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正因这样他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同样的道理,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群众圆梦的带领人,如果只单单完成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工作还远远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意识,把公平、正义、奉献、博爱的阳光照进社会每一个角落;还需要有更多的民生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把为民请命,为人民服务的甘霖普降到人民群众的心里;还需要有更多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种子播种到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只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更加信任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才能更加值得人民群众信任并最终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才能真正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员干部要做好分外之事,首先必须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因为做好分内之事是做好分外之事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干不好,完成不了,那么又如何要求他去完成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呢?正如古语所云“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做好分内之事,这既是一种职业精神、责任所在,也是最起码的党性要求。党员干部做好分外之事,这既是一种奉献精神、社会之需,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大干大发展,小干小发展,不干不发展。只有增强实干意识、弘扬实干精神、崇尚实干作风,才能在抢抓机遇中做到乘势而上、顺势而为、逆势而进,在后发中实现赶超。同时党员干部要时刻以组织的要求提醒自己,时刻以群众的期盼激励自己,珍惜干事创业的工作舞台,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党的事业发展好。正如铁人王进喜,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度的全国最高纪录,又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党员干部既要做好分内事,也要做好分外事,这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带领亿万中华儿女追寻中国梦的征途中,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好、做透,梦想的成功之花才会如期绽放,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遇到的分外之事做到、做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才会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因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