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加强国家科研资金管理 杜绝学术腐败

【案例】加强国家科研资金管理 杜绝学术腐败

【反腐倡廉】

【事件介绍】

1

中央纪委监察部:工程院院士李宁被依法批捕

10月10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发布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证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已被依法批捕。

科技部通报称,2012年4月,审计署审计发现5所大学的7名教授存在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其中就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的身影。

李宁等人承担了由农业部牵头组织实施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科技部立即停止了李宁等人承担的所有项目经费,并责成其法人单位进行整改,加强管理,同时,积极协助中央纪委、教育部、审计署和司法机关等进行认真查处。

今年52岁的李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被称为中国最年轻院士,他在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域是国内领军人物,曾成功建立了中国动物克隆和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培养出中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

七教授“套金”只怕是冰山一角

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2500多万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实在令人惊诧。这个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贪腐早已不是官场的特有专利,历来笼罩在神圣光环下的学术界也未能幸免。这些顶着科学家桂冠的贪腐分子或已判刑或已批捕,固然是罪有应得,但毕竟是科学界、学术界的不幸与耻辱。特别是年仅5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在学术领域原创性建树颇多,本有希望为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多贡献,却在贪婪和欺骗的恶魔驱使下步入歧途,不能不令人扼腕。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7个教授弄虚作假套取2500多万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只怕是高校、科研单位和学术界里“巧用”科研经费之冰山一角。我这样说不是没有根据的。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打着科研的名义,利用专题的幌子,千方百计把立项获批的经费装进个人腰包,这在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早已是人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有统计资料显示,科研经费能有百分之四十用在课题本身就是不错的了。这个数字不管准确如否,但印证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申请到手的科研经费还有一多半或以调研考察之名游山玩水了,或以购置设备为由报销了家中的电器,或以邀请专家学者研讨为旗号变成了至爱亲朋走南闯北的机票。有人曾听到有“经验”的教授私下坦言:并不全靠有数的工资活着。一个简单的例子颇能说明问题:有的人几乎每年或每隔一两年就申请一个科研项目,不论课题大小,申请的科研经费预算中却年年都有电脑这一顶,如此这般,家中的电脑真的不用自己工资买了。

许多年来,我们常常颇为有些自豪地认为咱们是世界上投入科研经费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有公开的权威消息为证。可是,投入的经费都正儿八经地用在科研上了吗?至少眼下这7个教授弄虚作假骗套的2500多万元没有吧。类似的情况绝不会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假如把全国的情况累计起来,一定会发现天文般的科研经费被装进了私囊,或者被吃了,被喝了,被玩了。

按理说,科学家和一切搞学问的人,都应当是老实人,也理应是有良知、良心的人。其它地方再腐败,科研、学术领域也应当是最后的一片净土。但是,没能如人们所愿,这最后的净土也污染了,实在值得反省和深思。

7个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犯罪事实敲响了警钟,科研学术领域里也有混浊之水,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不能陶醉于“科研经费大国”。同时,对于诈骗套取科研经费的人,不管是教授还是院士,都必须依法惩治,而且要剥夺教授的职称和院士的名号,广而告之。否则,科研领域里的这趟祸水恐怕难以遏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