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养生节目变为“养生意”节目(2)

【案例】莫让养生节目变为“养生意”节目(2)

演员主持养生节目确须叫停

“煮稀饭必需放绿豆与黑白木耳,早上要喝全豆汁,米汤好比人参汤,梨子皮比梨子肉更有营养……”诸如此类的养生主张满天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却又无法辨识真假。而且,部分专家的养生主张互相冲突,弄得观众左右为难,不知该听谁的好,带来很大的困扰。事实上,有许多养生节目踩了政策红线,存在内容虚假、夸大宣传、忽悠观众购买商品等问题,广电总局出手规范养生节目,很有必要。

近些年来,不断有养生专家和养生节目遭媒体曝光,无数观众被误导,花了大价钱购买其推荐的产品,不仅没有起到保健身体的作用,相反部分患者因此耽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而且,部分养生节目为了达到收视效果,特意邀请知名演员和社会名人参与,给其高额出场费用,以博取观众的信任,提高收视率,从而赚取更多利润。

有了众多明星、名人的帮衬,养生节目如火如荼,却辜负了无数观众对他们的信任,实在不该。虽然之前也有个别明星、名人遭到广电总局的批评,节目亦被处罚,但并未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各种养生节目依然泛滥成灾,如同臭名昭著的电视购物一样,占据着各地电视台的大量时间,打着“擦边球”卖广告、卖产品。养生节目已经到了必须整顿不可的地步,要通过制定规则,规范节目内容制作和播放标准,去芜存菁,让真正的养生专家大行其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养生保健方面的需求愈来愈旺盛,养生专家和养生节目的火爆,本身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逻辑。但是,由于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不足,普遍缺乏科学常识,对养生和医疗保健知识掌握有限,容易轻信养生专家和养生节目,有时被忽悠上当了还不明白,反而极力为其辩护,让人哭笑不得。

特别是,养生节目的受众以老年人为主体,他们的经济收入本就有限,而对养生保健的迫切感又很强烈,一旦上当受骗损失就非常惨重,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养老钱。可见,规范养生节目不仅可以净化荧屏,让节目重新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同时也是在维护观众权益,防范养生节目欺诈行为。

电视养生节目如何才能叫好

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不得使用演员和各类社会名人主持,甚至连观众咨询电话放在哪里,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管理不可谓不严苛,而之所以有由此严苛的管理,正是在于乱象丛生的养生节目本身。近年来,打着医疗的擦边球,以保健为幌子,既造就了光怪陆离的养生江湖,也捧出不少所谓的“养生明星”,也在夸大宣传中“误导了观众,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媒体形象”。

于此而言,重拳出击,严苛整顿自然是极有必要的。只是,让人生疑的是,切断了社会公司制作渠道、限定了主持人身份、设定了咨询电话位置,就真的可以避免“变相发布广告”的问题吗?养生节目真的就能从此春风拂面,从此改颜换面了吗?

社会公司的制作,基于逐利性的生产逻辑,出现节目变味的情况,当然是有可能的,但是也必须看到的是,在传媒的市场环境中,出现制播分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换言之,社会公司的制作,并不能成为节目变味的根本因素,再者说,在经营压力的冲击下,谁又能保证电视台策划制作不会逐利而动呢?而限制主持人的范围,看上去是个不错的改变,但是姑且不说这是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干涉,让人不解的是,养生节目的走样,跟谁是主持人,到底有多大的关联呢?从近几年那些倒下的养生明星来看,真正的问题乃是在于,这些堪称不学无术的骗子是如何登堂入室的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