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群众工作机制
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能不能出现在群众中间,是真正检验党员干部有无群众观念的试金石。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党员干部定期接访、约访、回访、下访,直接为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应形成常态性工作机制。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多下基层闻“泥土味”,听“心里话”,采取蹲点、联户、挂钩等形式,与人民群众结对子,建立直接联系帮扶关系,推动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群众困难在一线解决、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
建立社情民意双向沟通机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能了解党和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党和政府的也是群众。各级基层组织应形成与人民群众双向沟通、信息互通机制,干部走出门,群众请进门,广泛互动,经常沟通,及时反馈,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本地区、本单位的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让群众的呼声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反映到决策层耳中,促使各项决策在执行中矫正偏差、完善思路,促使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建立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不断凸显,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笔者认为,应通过建立三项制度来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心理。一是心理排查制度。通过心理问卷调查、走访社区工作人员、设立楼院心理委员等方式,对上访群众的心理状态进行动态管理,针对一般人群、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等采取不同的服务,及时发现群众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二是心理帮扶制度。对排查出来的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上访群众及时进行心理帮扶,由心理疏导员上门进行服务,将其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跟踪回访制度。建立心理档案,并对通过心理帮扶已化解矛盾的群众定期进行回访,跟踪开展心理疏导,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防止问题反弹。
建立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改革现行信访体制,从宏观上把信访工作纳入群众工作范畴,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用群众工作的思路、方法解决信访问题。完善现行信访处理机制,建立有权威、有手段、能直接处理问题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妥善协调处理信访问题,确保民情、民意得到及时、全面、顺畅、准确的表达。
(作者单位:宁县县委党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