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改造城堡的是奥匈帝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恰基家族。斯蒂芬·恰基于1663年去世后,他的家属搬进几公里之外的霍德科夫采宫和比亚措夫采宫。斯皮思城堡中仅留下一支小卫戍部队。1780年,城堡被大火烧毁后,卫戍部队也撤出城堡。当地人遂将城堡洗劫一空。他们拿木材盖房、烧火,拿铁雕和石头作建材。斗转星移,战事起伏,城堡逐渐被人遗忘。保存下来的只有废墟,无人过问,无人理睬,任凭大自然侵蚀。1819年,匈牙利王国第一所师范学院在毗邻的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的主教宫开学。列入该镇名册的建筑中,有23座属于天主教堂,许多需要修复,尤其是主街两侧的旧房,大部分已成为废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仍属于恰基家族所有的斯皮思城堡被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布为国家文化遗址。1970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城堡进行了修复与考古挖掘工作,但费用极其高昂,工作屡次中断,几年后被最终放弃。1993年斯洛伐克成为独立共和国后希望将斯皮思地区的三处历史名胜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即木头村夫尔科利内茨、矿村班斯卡-什佳夫尼察和斯皮思城堡。1993年12月,它们被列入《名录》。
站在城堡上,连绵的山脉,森林、草地、城镇,组成了一道美景
斯皮思城堡是一个中世纪的军事、政治和宗教建筑群——泽赫拉、斯皮思基波德赫拉杰和斯皮思卡卡皮图拉的一部分,为欧洲中部和东部之一绝。这些地方均属城堡产业,在《世界遗产名录》上均与城堡联在一起。在白垩山脚下诱人的泽赫拉村,有条台阶式通道直通13世纪晚期四壁洁白的圣灵教堂。13至17世纪的壁画装饰着教堂内部,令人注目,但壁画正在发霉,如不修复,将会不复存在。位于城堡脚步下的斯皮思基波德赫拉杰小镇,1241年受到塔塔尔人的严重破坏,但两个世纪后得以重建。它是中世纪城镇规划的杰出典范,它还拥有一座罗马式教堂和若干17世纪文艺复兴风格的房屋。
斯皮思附属建筑的建筑风格
斯皮思卡卡皮图拉位于小镇高处,现为小镇的一部分,起初是一设防的宗教建筑群,当然是这个古老的封建遗址上最令人称奇之处。城堡负责人住在那里的圣马丁修道院里,该修道院没能保存下来。13世纪塔塔尔人的入侵和保加利亚人的不断袭击,迫使居民修建了至今仍完好无损的防御工事。尽管遭受了种种劫难,建筑群中的许多建筑遗址还是保存了下来。在由防御墙围绕的椭圆形区域内,像迷宫似的狭窄街道蜿蜒而上,直通高处的圣马丁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13世纪,后来不断扩建,揉合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风格。
通往城堡的是一条狭窄、曲折的土路,仅能并行两辆小汽车
斯皮思城堡的游览提示
游客需有相当详细的斯洛代克地图,才能找到通往斯皮思城堡的道路。它位于莱沃恰镇(人口约17000人)以外约10千米处。莱沃恰镇的圣詹姆斯教堂拥有镀金木制的哥特式圣坛背壁雕刻,高达18.6米,为世界之最,莱沃恰镇人为此而感到自豪。
整个地区有很多此类珍宝,大多不为游客所知。游客欣赏的往往是塔特拉山夏季阳光明媚的森林和冬季的滑雪坡。城堡环抱着一座主楼和一处内院。主楼和内院用两垛罗马式内墙和一面外墙作保护,内墙有两扇设防的大门,主门设在外墙。此外,还有一座小教堂、若干卫戍建筑和一座大碉楼。通往城堡的是一条狭窄、曲折的土路,仅能并行两辆小汽车。有时,会有车辆停在墙脚,成群的小学生蜂拥而下,他们乐意在废墟上——至少在对外开放的废墟上玩耍,并在沿山脊蜿蜒的土墙上攀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