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正风反腐须弘扬社会主义公私观(2)

深入正风反腐须弘扬社会主义公私观(2)

    为深入正风反腐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支撑

公私观是价值观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公私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们党一直重视社会主义公私观建设。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章规定,“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专门论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观点。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平衡互动、辩证统一的公私观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公私观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正风肃纪和铁腕反腐的强劲激荡之下,全社会迎来正气上扬、浊气下降的新气象,滋生腐败的各种思想病毒正在被清除,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正在成为政治生活主潮流,包括公私观在内的社会价值观层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曾经被扭曲的公私观也正在得到重塑。政治廉洁、风气清正的“新常态”,赋予社会主义公私观新的内涵。价值取向上强调大公无私。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属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党员干部公私观的核心是人民利益至上。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放在价值序列第一位,当党员干部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行为底线上强调公私分明。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只有牢牢守住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始终不逾越公与私之间的红线。从政准则上强调先公后私。党员干部的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只有立大志、做大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神圣使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造福人民。精神境界上强调公而忘私。党员干部是全社会的表率。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小奉献”与“大奉献”的关系,少计较个人得失升迁,多思量党的事业发展,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风反腐越深入,越涉及价值观的较量。只有培育以“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为核心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公私观,才能构建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深耕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土壤。如果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的清廉文化,正风反腐这场艰巨的战役就很难打赢。可以说,这是我们输不起的价值观较量,更是我们必须赢得的未来。

    把践行社会主义公私观作为突破口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正风反腐的突破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大都涉及公与私的关系处理问题,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就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公私观作为正风反腐价值观较量的突破口,探索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有效通道。

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质量强党相结合,打造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公私观的精神高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按照思想建党的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公私观。把能否正确处理公私关系作为检验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和品行操守的试金石。坚决克服特权思想。按照制度治党的要求,调整修订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政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治党,促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行为公私分明。按照质量强党的要求,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及时将党员队伍中的不合格分子清除出党。保持正风反腐“高气压”、“强气场”不动摇,既挖掉“烂树”又治愈“病树”,既剪枝修叶又固本培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