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治不愈”之症缺的是法治

“久治不愈”之症缺的是法治

11月1日,新华网曝光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花园口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内,一些“渔家乐”餐饮、游船等经营,造成污染水源、防洪隐患,相关部门已经虽然治理了五年,但仍是“久治不愈”。一些地方得了类似“久治不愈”之症的社会顽症,首先是下不了决心,治理力度不大,没有制定合法的依据,或者有了依据执行坚决,但说到底,得了顽症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是法治不严、不顺畅造成的。

当前,有的地方在城市建设、环境治理、作风建设、选人用人等问题上,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总是一拖再拖,有的虽然信辞旦旦答复群众“坚决解决”、“立即整改”,但仍是日复一日、年过一年,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问题还是老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些“久治不愈”的顽症,影响的是干群关系、社会发展及和谐稳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必须下重拳对“久治不愈”的顽症进行专门治理,不断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大力树立党和国家的公信力,确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走得更加规范、更加顺畅。

根治“久治不愈”之顽症,关键在于建章立制。根治“久治不愈”之症,必须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建立起规范有效法律制度,让一些“久治不愈”的顽症在法律制度面前得以治愈。特别是对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益探索的经验,要通过制度固定下来,以法规的制度形式规定下来,使之成为党规国法的重要内容,成为长期稳定的制度,以法治权威逐步替代人的因素,使之常态化、法治化。唯如此,“久治不愈”之顽症才能依法依规得到严治。

根治“久治不愈”之顽症,根子在于领导干部。治理“久治不愈”之症是否能取得实际成效,根子还在于领导干部身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是否坚持带头。各级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对社会发展的规范管理、对规章制度的自觉遵守等,与领导干部作风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老百姓正是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看党和国家勤政为民的决心,看共产党员的本色。因此,在治理“久治不愈”的顽症中,必须坚持领导带头,严律于己、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亲力亲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以实际成效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根治“久治不愈”之顽症,重点在于综合治理。一些地方存在“久治不愈”的顽症,主要是一些部门对存在问题不清晰,对一些现象的底数摸不准,治理目标也不够明确,习惯于停留于运动式集中整治,从源头治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部门合力的意识仍需加强。治理“久治不愈”之症,除了要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外,仍需多部门联合治理,上下级统筹规划,才能让“久治不愈”之症得到彻底诊治。特别是在开展多部门联合实施综合治理时,必须整合资源、乘势而上、立足长效,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各阶层的合力,明确职能部门在整治工作中的目标定位,保持好综合治理力度不放松,才能确保各级都能依法依规治国理政,顽症便可自动消除。

根治“久治不愈”之顽症,长效在于监督检查。治理“久治不愈”之症,尤其是真正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凭自我感觉,一定要把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实际工作中,要敞开大门,把群众请进来,不能掖着藏着,毫不保留地展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让群众来检验。要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职能监督相结合,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同时,要通过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和督查长效机制,对巡回督导较真碰硬查问题、一针见血指问题、毫不手软纠问题,对蜻蜓点水、督导不到位,避重就轻、查办不尽力,敷衍了事、纠治不彻底的人和事实行严肃的问责,做到整治一项规范一项,成熟一项固化一项,以硬措施硬办法推动“久治不愈”顽症的根治。

不受虚言,不兴伪事。在推动“久治不愈”顽症治理中,我们千万不能做做样子、敷衍了事,要实实在在地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也只有通过强化建章立制,实施刚性执法,深挖“久治不愈”的“猫腻”,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问题查处到位、整改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治国理政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