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有关“民主”的几个认知误区(2)

厘清有关“民主”的几个认知误区(2)

事实上,民主政治既不简单的是一个素质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利益问题。民主政治的发展、发育状况当然会受到包括民众的文化素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影响。在这方面,我有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年我回老家,听父亲讲起家乡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操纵问题。一些老人,由于不识字,无法在选举时将他们中意的候选人与选票上的姓名对应起来。一些人在帮助老人填写选票的过程中,将老人们要求选举的张三填成了候选人中的李四。

与此同时,民主当然也是一个利益问题。民主政治之所以必须,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追求以外,还因为在利益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中,只有通过民主的方式,既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又保护少数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求得最大公约数,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才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

在当前国家政治生活中,如何践行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在宏观上应该从民主观念、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三方面着手。

就民主观念而言,应该在充分的讨论、争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关于什么是民主的共识。如果我们在关于民主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共识,在民主与自由、民主与平等等问题上不能达成基本的一致,是无法真正践行民主的。

从观念角度,在践行民主这一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培育和养成人民主权观念、平等观念特别重要。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家,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君权思想。辛亥革命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尽管“民权”思想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为很多人接受、认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君权”、“官权”思想仍有一定的影响,如何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真正树立人民主权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平等是民主的基石。没有平等,就没有民主。平等指的是就人的价值而言,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刘少奇曾指出,在扩大党内民主时,不只是要在形式上执行一些民主的手续,更要紧的是我们要提倡一种民主的工作精神。即要用平等的兄弟的态度对待同志,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同志,大公无私地处理问题。树立平等观念,要求我们除去封建等级观念、上下尊卑制度,将他人视为与自己同样的,有尊严、有利益需求、有权利的独立的个体。

由于中国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在践行民主价值观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全国人民进行关于什么是民主的教育,特别是要通过教育使民众了解,民主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万不能的,它是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手段,是凝聚共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手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对民主的理性认知。

就民主制度而言,关键是建立和健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民主制度。其实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也是民主观念的传播、民主生活的实践过程。只有在这过程中,形成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制度,这样的民主制度才有生命力,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否则,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

最后,也可能是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观念、制度基础上的民主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拿来背诵的,更不是供我们炫耀的,必须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再好的观念、再健全的制度如果不在生活中体现出来,让民众感受到自己的正当权利,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民众就不会认同这一核心价值观,民主也就不能落到实处。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将民主观念的养成、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民主生活的实践统一起来。在制度建设、生活实践中贯彻民主理念,通过民主的方式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将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落实到民主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心循环,民主就会得到践行。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何益忠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