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治理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2)

非传统安全治理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2)

二、新型大国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非传统安全主要是指除军事、政治、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8]从性质上来说,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跨国、转化和不确定的特性,其不仅会对某个主权国家形成威胁,而且会波及其他国家的安全,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可能会威胁国家传统安全,激化国家之间发生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

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国之间存在利益纷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这种纷争包括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和纠合传统安全问题的复合型利益矛盾两种类型;另一种是大国之间不存在明显利益纷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这类问题更容易让大国间产生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的欲望。

1.大国之间存在利益纷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1)存在规则制定主导权竞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出现,显示出极强的“创新性”,正因为很多是“新”问题,问题领域存在利益交错和“规则空白”,国家之间为了谋求对他国的战略优势,寻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很容易在规则制定和问题治理上产生竞争,导致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成为大国间博弈的新疆域。

以网络安全问题为例。现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已经把网络袭击的威胁置于跨国威胁清单的最前列,其严重性超过了通常主导该清单的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以及在2009年被视为美国头号威胁的金融危机。美国连续推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试图通过“先发制人”来维护网络霸权,建立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作为网络攻击严重的另一个大的受害者——中国,则一直倡导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希望和美国一起探索实现网络安全的国际规则和机制。2011年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向联合国提交了“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草案,该草案被称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中国方案”。

中美两国自1999年民间黑客互相攻击对方网络开始,双方的网络“口水战”就“激烈不断”,互相指责对方对自己的网络安全形成威胁。美国称自己是中国“黑客”攻击的受害者,中国军队和国家机关都参与针对美国的黑客袭击事件,总统奥巴马甚至暗指中国是网络攻击事件的幕后支持者,表示中国的黑客袭击已经成为威胁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甚至对外宣称,华盛顿相信源自中国的网络侵入和窃取行为已达到“严重高度”,这不但破坏双边互信,且长此以往反噬中国利益。对于美国的指责,中国予以坚决反击,中国国防部称,包括国防部网在内的中国两大军方网站,2012年遭受来自境外的攻击达月均14万余次,其中来自美国的攻击几乎占三分之二。对于国防部的说法,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给予了充分支持,数据显示,2013年1、2月间,中国境内190余万台主机和超过1.14万个网站遭受来自境外的攻击,其中主要是来自美国。[9]

(2)与传统安全问题相纠合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某些国家的蓄意运作下,与传统安全问题纠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型安全问题。此类问题一旦产生并发展,解决的难度系数将大大增加,会严重地影响国家间关系的发展。以水资源安全问题为例。中印之间存在着多条跨国界河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多,水资源需求量不断上升,两国都加强了对跨国界河流的开发利用。中印之间的水资源争端主要集中在藏西诸河和藏南诸河①上,其中藏南河中的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资源开发是两国目前争论的焦点。中国由于地处上游,印度国内不断攻击中国截流河流,称中国在雅鲁藏布江筑坝蓄水会影响印度的用水安全,如果开闸放水,印度必将成为沼泽之国,中国的藏木水电站就像悬在印度头上的一颗水炸弹,其威力甚至超过了中国的二炮部队。[10]

藏南地区属于中印之间的领土争议地区,印度在占领的藏南地区上建立了“阿鲁恰尔邦”,并计划将此地发展成为印度未来的“发电站”。[11]印度的开发行为使中印的水资源纷争和领土争端纠合在了一起,印度企图借助水资源项目扩大国际影响,争取国际社会对其实际控制争议领土事实的认同。所以,中印之间的水资源这一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转变成一种复合型安全冲突。

总体上说,中美关系是中国与发达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而中印关系是中国与发展中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在某些非传统安全领域,大国之间往往存在着竞争与博弈,例如,中美之间的网络战,其背后较量的是网络空间治理权和战略优势的谋求,其中网络战略优势竞争包括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话语权竞争。[12]而中印,在融入全球化进程当中,两国在能源资源等方面存在着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未来如何管理的相关问题,但从深层次上来看,是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不断崛起的亚洲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理念差异和在地区秩序构建中主导权和影响力的竞争。

2.大国之间无明显利益纷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在某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需求明显,无明显的矛盾和冲突,针对这一类非传统安全问题,大国之间更容易寻找到利益共同点和合作的契合点。从长远角度讲,这一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容易推动大国间构建安全合作的长效机制,继而推动双边、区域和国际合作机制的发展,完善和加强机制框架内的双边和多边的对话、协调与合作,从而从根本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

例如海盗问题。中国80%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而该海峡的航行安全正面对来自海盗与海上武装抢劫的威胁。据统计,从1991年到2002年,全球范围内大约发生了2 375件海盗袭击事件,其中约66%发生在东南亚。[13](P6)海盗问题不仅威胁马六甲海峡使用国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并且以延误运输时间、增加保险费用、船舶被盗风险增加的形式直接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14](P6)面对共同的海上安全挑战,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反海盗合作,与印度尼西亚在2005年4月签署战略伙伴协议,旨在增加海洋性合作,联合打击贩毒和海盗等问题。[15]

此外,中国和东盟已经认识到在非传统安全问题方面存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已经识别出共同感兴趣的中期和长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于2004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东盟成员国政府关于在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进行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不断深化双方在毒品贩运、人口走私、海盗行为、恐怖主义、武装走私、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上的合作。[16]

在环境问题上。随着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对人类的威胁程度日益加深。环境的破坏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区域化和全球性的影响日益严重,为此,中国和日本、韩国从最初应对气候变暖、空气污染,到西北太平洋的海洋污染、中国西北部地区的生态破坏,再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等,其关注视野逐渐扩大,合作领域逐步拓展。而且,三国间的合作也由最初的政策对话,向政策对话与项目实施同时并举的模式转型。[17]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