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非传统安全治理对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促进作用
1.培养合作理念: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观念基础。
习近平在2013年10月24日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周边外交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18]外交理念是外交政策制定与外交工作开展的指导性因素,是对外关系塑造的观念性基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生和挑战,使主权国家逐渐意识到,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传统安全并不能保证国家不受到威胁,国家安全范畴除了传统的安全要素外,还包括非传统安全的内容;在维护安全的手段上也需实现多元化,需要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的综合运用。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应对与治理要求大国在继续重视传统安全挑战的同时,逐渐改变传统的安全观念,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冲击力,在安全观念中要吸收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等理念,摒弃冷战思维,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共同利益。
对美国来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使之越来越认识到美国虽然依旧是全球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主导力量,但已经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全球领袖,或继续按照过去的方式行事,在全球、地区与国内挑战重重的情况下,美国根本无法再单独斗下去,国际合作的合理性越来越突出。[19]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新美国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CNAS)曾在《中国登场:构建一个全球关系的战略框架》的报告中指出,“没有北京和华盛顿的联合行动,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包括全球金融动荡、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保障)是难以想象的。”[20]可以说,非传统安全凸显,为中美等大国之间创造了新的利益共同点,催生了创新性合作开展的可能性,使大国之间形成需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
2.寻求合作安全: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实质。
习近平曾在2012年“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致辞时阐述道,“当前世界范围的安全问题呈现多样性、传染性、联动性、突发性特点,一国与他国、国内与国际、传统与非传统等各种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种种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大国之间要通过发展、平等、互信、合作、创新求安全,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携手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3]中国已经将合作安全作为与大国之间实现共赢、构筑稳定关系的路径。
合作安全强调国家行为体在寻求共同安全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减少和消除国家之间在安全问题上的误解和分歧,以实现共同安全。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跨国性使世界各国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况,针对非传统安全治理,仅靠一国之力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国家之间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以和平的、多边的、合作的方式来寻求共同安全。从本质上说,非传统安全治理的过程就是国家间合作获得安全的过程。大国之间建立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机制是大国间建立持久合作关系的新推动力量与重要内容。
现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中美之间推动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重要领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大国,中美两国逐渐意识到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同利益。美国方面,自2009年奥巴马入驻白宫以后就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表达美国要重返全球环境保护领袖的位置。但由于国会对奥巴马政府气候政策的限制,美国必须通过与中国等大国之间的双边外交来主动创造发展空间,在清洁能源的开发、煤炭的清洁利用、碳减排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样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在建设兼顾大国社会经济利益的气候变化规则制定方面拥有共同利益,两国在清洁能源的技术开发上可以互相借鉴。因此,中美两国已经开始为繁荣低碳经济而开启系列对话与合作,并于2013年4月共同发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中阐述道“中美两国采取强有力的国内适当行动,包括大规模的合作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21]无论是在气候安全和合作机制方面,还是在低碳经济合作上,中美持有共同立场,在能源安全、环境清洁、自然资源等方面存有互惠利益,中美在“多边谈判领域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具体行动方面携手努力,能够成为双边关系的一个支柱,增进彼此信任和相互尊重,为更强有力的全面协作铺平道路”。[21]
在中印关系互动中,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也已经成为两国达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推动因素。2013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期间列举了八项两国具有合作潜力的领域,其中七项都是非传统安全领域,涉及技术与投资、水资源与废物处理、产业互补、能源合作、粮食安全、国际贸易体系维护、金融风险、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等问题领域。辛格还特别提到了周边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的紧迫性。辛格表示,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给了两国合作的机会,印中两国不是命中注定的对手,两国应该拿出成为合作伙伴的决心,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来定义两国的未来。这不仅关系到印中两国的未来,也关系到本地区和整个世界的未来。[22]
3.增强战略互信:新型大国关系构筑与维护的基石。
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与维护离不开国家间战略互信的建立。战略互信既是国家间互动所产生的积极结果,也是未来国际间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非传统安全问题多属于非敏感领域,国家之间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可以培养大国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减少国家之间的战略误判,推动战略互信的逐步建立。
大国之间合作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增强战略互信的过程。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中美之间的反恐合作开启,两国建立了反恐磋商机制,在情报领域开展合作,签署“集装箱安全倡议”(CSI)合作原则声明等等。反恐合作成为中美新的利益汇合点和重新定位中美关系的积极促进因素。正是因为恐怖主义这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使“不可一世”的美国认识到,中国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美国要想在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斗争中取得实质进展,需要中国的支持与配合,美国需要同中国进行合作。反恐合作扩大了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成为促进中美战略互信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正是因为这种战略互信的发展,推动双方将合作领域扩大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走私、反腐败、反非法移民等多个领域,两国间关系逐渐进入到稳定和良性互动的发展阶段。
2013年9月,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问美国期间表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过程中,国家之间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大力促进务实合作、积极加强人文交往、不断加强在国际地区热点及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23]现在,非传统安全治理已经成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积极动力与重要内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