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新型市场经济。这种结合,一方面发挥了市场机制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等优点,增强了经济 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发挥了社会主义经济具有的党政有为、政府有效、统筹兼顾、共同富裕、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等制度优势,从理论和实践上超越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俗教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与众不同、成就斐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实际上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好市场经济的长处;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就是,更多市场,更多社会主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进而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改革总目标。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的一贯的主张。十四大报告在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特别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即四项基本原则。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不出现颠覆性错误。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真正体现和落实这一基本主张,而不使其仅仅成为一种口号和修辞。这是当前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为重要、最为根本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更多发挥市场作用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很多,可供选择的政策和措施也很多。那么,更多的社会主义又应当从何入手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出现,主要有:一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搞私有化,不断推进公有制的自我革新,更好与市场经济结合,更好满足全体人民的利益。二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鼓励劳动、鼓励创造,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在对外开放中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六是发扬经济民主,在企业、国家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参与管理的权利。七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归根结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了人民而改革,依靠人民而改革,才能使改革真正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