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陶斯印第安村(2)

世界文化遗产——陶斯印第安村(2)

阿纳萨扎伊部落印第安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约2000年前,阿纳萨扎伊部落的印第安人就在这里的洞穴中生活。他们开山凿石,在崖壁造屋。其中所有石屋中最大的是建于11世纪的“峭壁王宫”,其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公寓颇为相像,它有200个房间,分两层、三层和四层各种不同的规格。有几百个房间。各个居室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其建筑规模庞大,工艺技巧也相当娴熟。还有许多圆形的地下室盖在“峭壁王宫”的外缘,部族内部进行社交活动和敬神就在这里。还有一些露天庭院,专门用来做饭和做各种家务。

这些房屋的墙壁由晒干的砖坯砌成,外表涂上泥

这些房屋的墙壁由晒干的砖坯砌成,外表涂上泥

据推测,当时可能是一种母系社会,讲究民主平等。那时的印第安人已熟练地掌握了石屋建造和水利工程技术,能从事纺织、制陶、珠宝制造和雕刻等工作,并有一定的贸易活动。

第二大建筑遗址是建于12世纪的“云杉之屋”,这里共有房间100个。游人必须走过一条危险的长梯才能看到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石屋:在进入地下室时也须如此。此外还有许多建筑,如专门用于敬神的太阳庙、阳台屋、落日屋、方塔屋、雪松塔、回音室等,这里共有500余所古屋。另外有梯田建在峡谷两侧的坡地上,谷底有水池。

堪称印第安建筑文化博物馆

陶斯印第安村是传统建筑风格与这一地区特有的美洲史前时期建筑风格和谐统一的典型代表。陶斯印第安村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博物馆和一个传统人类定居点的辉煌例证。这里代表着一种在不可避免的社会变更下变得脆弱的文化。

陶斯印第安村街景

陶斯印第安村街景

尽管已经被重新装修过,新墨西哥州陶斯的印第安村落仍在被当地土著居住着,向人们展示了自16世纪以前就开始的印第安人土胚结构建筑房屋的艺术,村落由两组房屋群组成,均用晒制的土胚泥砖砌成。墙底部一般厚2英尺,上部厚1英尺,每年墙壁要用泥灰重新抹过,并作为整个村落仪式的一部分。每一层的房屋都顺次往后推移,以做更高一层房屋的台阶。地面上的房屋和上部由门进入的房屋通常都比较矮小,要爬到上一层房屋要沿梯子上到屋子顶部开的洞口,最顶层和外面的房屋一般用于居住,里面的房屋用于储藏粮食谷物。屋顶用杉树木头盖成,未端穿过墙壁。木头上面覆盖着几层树枝,再上面是抹着厚厚的泥巴的草,泥巴外面是一层泥灰。

陶斯的印第安人村落中的建筑非常复杂得却与周围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是美国西南部本土干旱地带的土胚建筑的典范。当地土著的风情文化和建筑特色无一不使陶斯和新墨西哥州北部成为一块具有魔力的地方。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