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会登机”折射公共服务的缺位
少了VIP服务,让某位县委书记都感叹登机难。此种权力带出来的娇生惯养,让外人很是怀疑这位官员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过,跳出反“四风”的主要议题,再看“没有贵宾大厅细致的服务就懵懂”这事,或许在某种方面并非是官员自己的本领缺失,而是公共服务的欠账所导致当事人的南北不分。
县委书记应是比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要多见些世面。即便如此,还是在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方面碰到障碍,由此可见,机场在引导服务等信息对称方面是需要加强。试想,一个坐飞机驾轻就熟的官员尚且如此,那如果是其他第一次坐飞机的旅客,岂不是要面临盲人摸象的尴尬。
以前的贵宾服务提供了专人办理乘机手续及行李托运,但如今这块“蛋糕”已经不允许再切。此消彼长,结果就是机场的公共服务理应得到空间和人员力量的提升。但事与愿违地是,有些机场在公共服务方面似乎没有尽到“最后一公里”的应有之义。它盲目相信旅客对登机流程的自助完成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官员不会登机”的娇嗔。
“干部到医院不会挂号”也是官员四体不勤的一种版本。当然,官员并非是不认识窗口前的“挂号”二字的文盲,而是之前享受到特殊服务的便利性,如今要洗尽铅华之后,自身还难以换位成群众那般的排队挂号。
医院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平台,却很容易被权力调整出服务杠杆的倾斜。如今,反“四风”让很多官员自己亲自去排队。但他们在抱怨“不会排队”的背后,是医院公共服务潜力是否完全释放的追问。之前北京医管局长“微服私访”了同仁医院,就经历了一个钟头的排队时间,且被告知上午的眼科号全部售罄。本行业的主管官员都被折腾的够呛,那其他官员的“挂号障碍性”就情有可原。
一些官员在脱离了贵宾待遇就“寸步难行”,其中是有把自己端起来的原因。但官员也是人,他们智商不可能低到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在回归到老百姓的社会人身份之后,他们就自然会碰到老百姓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委屈苦楚。有关部门把之前为权力“定制”的服务取消后,就更及时下放出去,让主流大众的被服务者瞬即得到真真切切的福利。在这方面,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无疑是需要反求诸己的。
【启示与思考】
毛病是惯出来的。一些干部之所以工作生活“不能自理”,实际上是特权思想、官僚作风长期“熏陶”的结果。因为掌握着一定的行政权力和市场资源,有的干部自认为高人一等,坐飞机要享受贵宾服务,看病要请专家上门,出门要有司机“全天候”服务,甚至连参加培训都有秘书代替写作业。在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伺候”下,一些干部自然渐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能力逐渐萎缩并丧失了。
越积越多的“不能自理”的“官气”,不但让这些干部体会不到群众的疾苦,接不到地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让个别干部逐步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最终滑入犯罪的深渊。
正作风,祛“官气”,“生活自理”是第一步。开会自己端杯,其实费不了多少力气;下乡自己提包,也丝毫显不出身价的下跌;试着自己写文章,能恢复独立思考的能力;假期出门开自己的私家车,更显得坦荡自在。“生活自理”让一些干部从半空中降下来,脚踏实地地生活工作,也让干部逐渐远离“官老爷”的称谓,向“人民公仆”不断迈进。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生活不能自理”背后折射的,并非生活细节的小事,而是一名干部的“权力观”和党性修养水平。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祛除官气,和群众一起苦、一起干、一样过,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支持,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