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近些年来,各种互动性大赛层出不穷,大多为了炒作促销,屡屡挑战社会底线。而别开生面的“发呆大赛”却让人眼前一亮,它在让公众感受到另类、新鲜之时,也能让参赛者借着发呆,从竞争剧烈的社会中释放压力。难怪有网友看了后表示:“累的时候,真想用发呆来奖励自己!”
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冯永熙表示,发呆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偶尔发呆无伤大雅,还有利于健康。德国著名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也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因此,举行“发呆大赛”,传递“慢能量”,倡导“慢生活”。
“发呆大赛”并非咱们首创。今年10月,在韩国首尔市政厅前的草地上,也举办了一场“发呆大赛”,尽管比赛规则简单,参赛的总共50多名选手却累于“杂念”,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纷纷败下阵来,象征胜利的“沉思者”奖杯,被一位年仅9岁的韩国小女学生捧走。获胜小女孩的发呆“萌”照,甚至通过网络跨出国门,成为各国网友争相转载、热议的话题。
“发呆大赛”为何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力?举办者归结为社会高压是主因,人们急于有效消解社会带给他们的高压。消除社会带给老百姓的高压,当然需要社会保障“有为有位”,需要贫富差距不断缩小,需要就业岗位与人生出彩机会不断增多,但同样需要“发呆大赛”带来的“慢文化”、“慢生活”,每一个没时间让自己大脑休息的人都应调整心态,学会发呆,给消耗太多能量的自己一些补给。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