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实施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
国民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并不是任由其涨落,而是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宏观调控就是政府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引导和控制,以达到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特征,宏观调控不能消灭经济周期,但可以调控波幅。国民经济运行速度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保持一个合理区间。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回落,但呈现出典型的稳定中速增长特征,2012年和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都是7.7%,2014年上半年保持在7.5%,从目前来看下半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我国国民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是党中央准确把脉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完善宏观调控的结果。两年来,党中央确定了宏观调控的上限和下限。上限就是要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下限就是确保就业。过高的通货膨胀率表明经济增长率过高,国民经济运行过热,资源能源等难以承载过高的经济增长;过高的失业率表明经济增长不能容纳更多的就业,国民经济运行过冷。近两年我国的CPI都保持在3%以下,属于低通胀区间,而城镇新增就业劳动力每年都在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都在4.1%,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属于较低失业率区间。由此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是平稳健康的。
当然,在看到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同时,还应看到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适应新常态,战略上要保持平常心态,战术上需要高度重视,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适时适度出台精准的宏观调控措施,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更加注重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对外经济、消费等政策的配合与协调,更好发挥政策协同优势,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避免国民经济大起大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