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看学校等级定薪资折射出就业公平之思

【案例】看学校等级定薪资折射出就业公平之思

【聚焦教育】

【事件介绍】

1

企业招大学生按学校等级标价清北985薪资最高

11月22日,广东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本科生第一场招聘专场举行,现场有一深圳企业对不同院校毕业生“明码标出等级价”引人注意。走访发现,互联网企业相比往年明显增多。有游戏企业称“不需学霸,挂科也行,但要会玩游戏”。有银行面试,毕业生凌晨3点就开始排队。

冬日太阳下,由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一场本科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行。22日共285家用人单位,提供1.1万个岗位。

现场深圳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展位旁排起了长龙。细看,该公司开出的条件与众不同。在展板上,薪资标准表格一览无余。技术类新进应届生,按院校等级不同,学历不同,起薪点不同。如技术类本科,普通院校为5000元,重点院校6000,211工程院校7000,985工程院校8000,清华、北大、电子科大为9000元。技术类硕士的薪酬起点则高于本科几千不等,普通院校8000,重点院校10000,211工程院校12000,985工程院校14000,清华、北大、电子科大15000元。非技术类的薪酬标准也依照不同学历不同院校设置了不同起薪点。

“感觉有点不公平。”一位在等候面试的毕业生说,不过她同时觉得薪酬能达到期望水平,符合职业方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由于现场面试官繁忙,记者随后电联了深圳公司总部相关工作人员,她表示,按照不同级别院校来区分应届毕业生起薪,是该公司一贯的薪酬制度,不存在不公平一说,“也没有类似规定吧。”

省普通高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谢向军认为,该单位这一做法不排除是为抢眼球,不过因它并不是“非211不录用”,不应界定为就业歧视。

看学校定薪资唯学历论难消引各方争议

反对:英雄不该论出身

毕业的院校不同,给予的薪水也不同,高低相差很大,这种“唯学历”的做法让人失望。诚然,薪水明码标价,显得光明磊落,但这种差别化做法,最不利的恰恰是企业自己。

从严格意义上说,薪资按学校等级标价,并不是“非211不录用”,不应界定为就业歧视,但对于应聘者来说,却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歧视”。从学历的角度看,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方面应该比其它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力要强,但对于企业招到的员工来说,却未必。极有可能清华的毕业生远不如一个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毕竟以前比拼的是学习能力,而参加工作之后,比拼的是工作能力。现在还没有对员工彻底了解的情形下,就按学校等级给员工划分了薪资等级,这是在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本来,不管是什么院校毕业的,大家都是新员工,在薪水上应该是一样的。如有不同,也应该是因为岗位不同,现在却是按学校等级给予不同的薪资,这种做法既荒唐又可笑。

薪资按学校等级标价是“唯学历论”的典型。“唯学历论”的做法在以前很普遍,有些企业就看重本科出身,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毕业的不要,哪怕是已经取得了博生文凭。这种“出身情结”让许多人为之落泪。在早年的北京大学,蔡元培掌校时,聘请24岁中学毕业的梁漱溟任北大印度哲学讲席,聘任26岁中学肄业的刘半农为北大教授。蔡元培能够做到不“唯学历”,可我们的企业却做不到,不知道会不会惭愧。

学历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这并不代表着就能够胜任工作。作为企业,看重员工的是工作能力,而不是以前的学习能力。企业早应该抛弃“唯学历”,应该变成“看能力”给予相应的薪资。

我们谁都知道“唯学历”是不对的,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总是以拿学历来衡量员工。这种根深蒂固的陋习何时才能真正消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