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解析“全民守法”如何形成(3)

辛鸣解析“全民守法”如何形成(3)

全民守法要打通法理情三者关系

青神县隶属四川省眉山市,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选定42家法院探索尝试“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位列第二批试点单位。

辛鸣看到本报记者赴眉山市两级法院“诉非衔接”的采访报道(法制日报11月1日视点版《眉山法院探索“诉非衔接”机制定分止争》)后,向记者谈及他在思考全民守法时想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打通法、理、情这三者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全民守法才有可能变成一种现实,才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这一认识,源于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积聚的情理关系的审慎思考。

虽然说守法先要懂法,但不能忽略法治背后深藏着历史积淀下来的社会人文价值观。在洞悉“法治无外乎人情”的同时,若将法治建设得冷冰冰、干巴巴、完全跟社会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情理不搭界,甚至冲突,怎么指望人民大众对这样的法治建设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呢?

具有建设性的思考是:现代文明应该让人类之间的生活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有感情,而不是越来越冷冰冰,越来越干巴巴,越来越刻板。中国传统社会温情脉脉的人情关系、情理文化恐怕还是应该保留的。

“这是一个社会很重要的文明标志之一。”在辛鸣看来,中国的情理文化是有价值的,只不过需要研究它与现代法治意识的接轨。如何在承认和接受目前这种文化氛围和背景的情况下,把现代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贯穿社会生活中。“这个接轨是双向的,既要求传统的情理文化跟现代法治接轨,同时也要让现代法治意识跟传统中的情理文化协调起来,保持平衡。”辛鸣说。

辛鸣说,对于这点,目前强调不够,有人一提到全民守法,动不动就全面否认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