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改革的前提是看清风险(4)

倒逼改革的前提是看清风险(4)

竞争性储蓄假说

财新记者:你的一项研究认为,中国高储蓄率、高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内性别比例失衡。为什么?

魏尚进:这是我和我的合作者张晓波共同提出的一个理论,我们称之为“竞争性储蓄假说”。

在传统理论里,对于一国储蓄率高一般的解释是预防性储蓄、人口结构原因等。但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些通常被用来解释国际社会储蓄水平的理论,对于中国储蓄水平的解释并不完全。

什么叫竞争性储蓄?一句话总结就是,人们储蓄的原因之一是提高自己或自己子女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婚姻市场的竞争中,相对财富很重要:有钱的人找对象相对容易点。

这个理论一旦运用到中国来,是个非常重要且有意思的现象。从2001年开始,中国应婚青年中的男女比例从通常的1:1慢慢偏离,上升到现在的1.15:1,相当于每九个应婚男青年中就有一个找不到老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全国各地严重程度不一样,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稍好,有些地方更为严重,比如广东、安徽的一些地方,该比例高到每六个男性里就有一个找不到老婆。

怎么和储蓄挂起钩?如果找不到老婆的概率提高,有男孩的父母就会考虑,怎样才能不让我的孩子成为非情愿的光棍?考虑到相对财富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储蓄。

储蓄的手段有很多,买房子是其中之一,所以,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储蓄率上升,对房子的需求和房价也上升。

我们研究发现,1990年到2007年间,中国约50%的储蓄增量来源于性别比例失衡,30%的房价上升也可以由此来解释。计量分析还显示,不同省份性别失衡程度的高低,也是决定这些省份储蓄率相对高低、房价相对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这一因素还没有被多数人意识到,政策制定者在解决高储蓄低消费以及高房价的政策组合中,还没有将这个重要因素考虑进去。

财新记者:这一假说2009年被提出,对于这五年来房价的走势,该理论有多大的解释力?

魏尚进:中国的房价调控了半天,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一些地方的房价保持平稳,大幅且持续的下降还未出现。对此一种解释是宏观调控不力。但是,中国的宏观调控其实很厉害、很极端,房价怎么会降不下来?原因之一是性别比例失衡在过去五年里没有根本的变化,而且略有恶化。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十几年里有三个现象,除了房价不断上升,上升的幅度高于国际水平之外,还存在房价和房租之比越来越大的现象。

很多人认为,中国房价上升主要来源于刚性需求。如果的确如此,农村人转移到城市的住房需求应该既可以通过买房,也可以通过租房来满足。因此,这个力量应该同时推高房价和房租,很难解释房价房租比不断提高的现象。

而我们的理论对此有较好的解释。设想一个小青年对他女朋友的父母说,我在北京能够租一套房子,这句话从满足住房需求的角度来说,与在北京能够买一套房子是等价的;但是,从通过相对财富在婚姻市场上竞争的角度来说,是不等价的。

竞争的结果就是,房价和房租的差距越拉越大。

财新记者:所以从政策层面来说,应该尽快放开限制生育?

魏尚进:这个理论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需要考虑造成性别失衡这一扭曲的原因。原因之一当然是计划生育政策,同时重男轻女的观念,加上能够识别胎儿性别技术的出现,共同造成了巨大的性别失衡。

由于社会观念和房价现状导致有男孩和有女孩的家庭经济负担很不一样,国内现在出现了所谓的有女儿是“招商银行”,有男孩是“建设银行”的说法,这种说法15年前是不存在的。恰恰是这期间,婚姻市场上出现了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

这个压力也造成了越来越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生男孩可能不一定比生女孩好。如果这个时候政策可以跟进,放松对生育数量的限制,就可以更快促成这个扭曲的化解。

长期来看,对中国解决储蓄率过高、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都会有良性的作用。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