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做慈善者轻易贴上“作秀狂人”标签(3)

莫为做慈善者轻易贴上“作秀狂人”标签(3)

多些理解,让“作秀狂人”不再自作自受

慈善,通俗的讲,就是做好事,就是给有困难的人捐款捐物,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自古以来,我中华民族都大量存在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乐善好施”和“助人为乐”的慈善行为,这不仅及时解决了他人的困难,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睦,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可以说,慈善是除国家救助、救济外的有力补充,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决难题。对于慈善行为,我们的社会应当提倡,更应该积极鼓励。但从社会上的一些人给邵建波“作秀狂人”的这一美誉看,大家他所做的慈善事业有着太多的不理解,也让他在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有时让做慈善的人很“难受”。 

比如在他的慈善事业中,时常会碰到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索捐者。有的索捐者甚至还会找到他的家里,对其父母发泄对邵建波的不满等。对索捐者,他们那种想得到救助和帮助的心理或许可以理解,但那种强要、索要的行为,则是不妥的,也给给做慈善的人增添了麻烦。  

毕竟,慈善是一个人的自愿行为,做慈善的人想捐就捐,想捐给谁就捐给谁,是不受法律和他人约束的。如果人人都去强捐,势必会让人望慈善而却步。幸好,邵建波有一颗做慈善的坚定的心,他能够长期坚持,并一做就是20多年。 

纵观邵建波“作秀狂人”的由来,恐怕还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邵建波不够理解,更是因为对我国的慈善事业不够理解的原因所致。在我国,做慈善需要邵建波这样的人,也需要大家对邵建波和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理解了邵建波,一些人才不会去上门索捐。也只有大家都支持了我国的慈善事业,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助人为乐的行业中去,也才会有更多的人受益,并得以捐助。 

毕竟,邵建波一人之力是有限的,要做好我国的慈善事业,需要我们大家增强理解,从而让“作秀狂人”不再自作自受。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只有全力以赴地支持慈善事业,只有人人都出一份力,我们的世界才能汇聚起爱的海洋,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和谐美丽。

用真慈善为“作秀狂人”洗冤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我们从小唱到大,代代传唱不衰。为什么要学习雷锋?学习雷锋什么?雷锋,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为什么会成为全民族学习的榜样?他的名字不仅享誉中国,而且享誉世界,创造了一种民族精神?就因为他一生在不停地做好事,助人为乐,“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毛泽东主席说,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做到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使得他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全国爱心形象大使邵建波,就是受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影响而成为“活雷锋”的。他年近50岁,却做了20多年的慈善事业。然而,邵建波的慈善行为却不为一些人理解,骂他是“作秀狂人”,让他很难受。对于邵建波这种被误解的痛苦心情,笔者非常理解。不过,邵建波完全可以不理会,也不用难受。邵建波需要做的是,用真慈善为自己正名,让大家看到一个真正的慈善大使形象。

事实胜于雄辩,行动是无声的证明。如果作秀,只能是一时的表演,不可能长久下去。否则,就不是作秀。做慈善帮助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也许一回两回,别人不一定理解,不一定认可,但长期做下去,还有谁能罔顾事实睁眼说瞎话?邵建波既然连续做了20多年慈善,何惧流言蜚语?作秀与否,行动是最好的回答,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