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做慈善者轻易贴上“作秀狂人”标签(4)

莫为做慈善者轻易贴上“作秀狂人”标签(4)

邵建波做了20多年的慈善,为什么会被人误会,被称为“作秀狂人”呢?这可能与媒体的不当宣传有关,可能和一些人的偏见有关。但既然是慈善,既然是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即使遭受一点冤屈,又有何不可?有道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成大事者必有大气量,对于别人的误解指责,或者一笑了之,或者不置可否,又何妨?

虽然,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但身正不怕影斜,一身正气,满腔爱心,又何他人惧诋毁?一个真善人,一个大好人,是不怕流言蜚语中伤的。任何流言蜚语也诋毁不了。无论好与坏,无论真与假,无论善与恶,谁人背后不说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心底无私,襟怀坦白。只要是真慈善,就一定能为“作秀狂人”洗冤。所以,对于邵建波,笔者还是想用但丁的名言劝他: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

【启示与思考】

慈善行为本是个人的自愿行为,做慈善的人捐多捐少,想捐给谁就捐给谁,是不受法律和他人约束的。现在出现了有的人要求强捐的行为,还跑到做慈善人的家中去,打扰别人生活是不对的,必须坚决制止。如果善者被人骂成‘作秀狂人’,让善者不敢为善,谈捐慈善就色变这与建设文明幸福美丽的新社会背道而驰了。

善者被人骂成‘作秀狂人’是“谁”在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的素质本就参差不齐,骂人的人别有用心或者道德败坏,没有社会责任感,才对善者冷嘲热讽而恶意抨击,雷锋同志说过:“一个人做慈善儿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慈善儿”。善者在做慈善时要有一颗冷静坚强的“心”,做慈善有时要面临没人表扬、没人奖励,还要被猜疑污蔑,人格不被尊重,在遇到猜疑困惑时不动摇,用耐心、勇气和力量去保持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只有大家都支持慈善事业,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于助人为乐的慈善行业中去,也才会有更多的人受益,并得以捐助。

在鼓励慈善的同时也要主动去抚平善者心中的“伤”,排除困扰善者们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人毫无顾忌的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去,让慈善汇聚成大爱的海洋,让慈善事业成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能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