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房地产财政下房价难降 限购限贷损害经济(2)

孟晓苏:房地产财政下房价难降 限购限贷损害经济(2)

摘要:针对房价难以下降等问题,孟晓苏认为,房地产财政体制下,房价上涨难以避免。依靠限购限贷政策打压房价,从现实来看也难以解决房价上涨的问题。他认为要靠大力建设保障房来解决住房困难人群的需求。而放开限购,提供足够的商品房,才能让政府有能力建保障房。

限购限贷损害经济

新京报: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3%,低于二季度的7.5%,有人说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拖累了宏观经济,你怎么看?

孟晓苏:现在的国民经济,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降到7.3%,原因何在?就是之前的政策想方设法想打压房地产,既打压生产,也打压需求。现在所有跟房地产没有关联的行业,都发展很好。凡是跟房地产沾边的五十多个行业都是不太好。

1998年,当年通过房改,住房商品化,启动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唤起了民间购买力。由最终消费所形成的住房和汽车就成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现在还加上一个,基础设施建设,这“最新三大件”在拉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只要打压这个主导产业,龙头一不舞了,龙尾全歪了。

新京报:楼市调控是不是因为这几年房价过快上涨?

孟晓苏:政府觉得应该给老百姓降房价,但实际上房价年年在涨,地价也在涨,拆迁费用也在增加。地价一次性要摊入房价,而城市建设又没有合理的税收制度,即房地产税。开发商出来说70%的利润都让政府拿去了。政府现在哑口无言,确实现在很多地方的财政,税收,加上土地出让金,占了70%的比重。所以不改变这种房地产财政的结构,再试图通过压制住房消费来把房价压下去,结果压得整个经济就萎缩了。

新京报:你怎么看限购限贷政策的影响?

孟晓苏: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限贷后,不向消费端贷款,偏向生产端贷款,贷给国有企业。为什么现在资金紧张了呢?因为经济一萎缩,国有企业资金还不回来,都沉淀了。其次,贷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卖不出去,都变成过剩产能了。那最后就是贷给小微企业。可大企业都卖不掉产品,小微企业能卖掉吗?

今年以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至8000亿元,但是8000亿顶不上房地产投资下滑的一万亿,更顶不上整个房地产销售降低的三万多亿。

我一直主张,这时候不能够刺激经济。现在需要的是解除限购。让社会总需求正常发挥出来,要相信市场,让市场来调节。限贷也是这样。只有贷给消费端,让老百姓买房。买房接着城市扩大,就可以再买车。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就有了条件。这三个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发动起来之后,在前端的这些贷款都是活的了。

大城市也应取消限购限贷

新京报:近期,央行逐渐放松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降低基准利率等一系列措施,你认为,这是政府用房地产调控政策救市吗?

孟晓苏:这不是调控政策,这个应该说是取消调控的政策。因为所有这些政策都是原来就有的,就相当于是把压在经济上的这些乱石搬走,这是纠错不是救市。

新京报:近期二三线城市已基本松绑楼市限购政策,你认为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会跟进吗?

孟晓苏:限购政策是为了打压房价,但是实际上房价越限越高。比如北京完整地执行了2013年的“国五条”。可是没想到,北京在执行“国五条”后,是买房成风,过户成风。现在各个城市纷纷取消限购,所以我主张这四个城市要取消限购令。

新京报:近期,在大多数城市取消限购之后,限贷政策也出现了松动。这会促进老百姓买房吗?

孟晓苏:信心是老百姓买不买房的重要问题。当老百姓认为房价要下跌的时候就不会买房。

新京报:所以你曾表述说“取消限购限贷也救不了市”?

孟晓苏:对。就是这个原因。取消限购限贷只是把那些妨碍的因素去除了。但是造成限购限贷和房价要下跌的这种舆论继续像一片阴云遮在人们头上。

因为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让人们误以为政府能够帮助降房价,媒体也给老百姓降房价的预期。可是打压房价的十年过程中,房价到底是涨了还是降了?数据统计显示,打压房价和限购前的五年房价每年上涨8.5%,之后房价每年上涨11%。出了“国五条”之后,北京和上海的房价都上涨到了20%以上。这说明,打压房价恰恰是在推高房价,而推高房价的推手恰恰是限制产出。

所以现在需要的是,要给老百姓传达正能量,不要再用这些错误的舆论误导百姓,已经误导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过去一直拿着钱等。原来买一套房子的钱,现在只够买个卫生间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