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还有哪些难点亟待突破?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还有哪些难点亟待突破?

二十余个省份出台国企改革方案、国资委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中石化迈出混改实质性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层面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动作不断。不过,在中央层面总体改革方案出台之前,改革举措甚少触及最核心、改革难度最大的问题。

记者走访参与国资国企改革的有关部委、核心人士以及权威专家,梳理方方面面对于国企改革的意见和看法。综合来看,眼下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仍然存在四方面亟待突破的难点:

难点之一:国企功能界定和分类

新的形势和历史阶段下,国有经济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何种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记者调研发现,各界对改革方向仍有诸多不同见解:比如,在改革方向上,分歧体现在:以管资本为主会否导致国有经济控制力下降?资本化之后,是否需要对现有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是否需要保留功能性国有企业?等等。

“必须从分类开始才能有效推动分类管理和改革,目前国资监管改革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行业还是以功能进行划分,当前应尽快厘清相关问题,尽快出台分类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

难点之二:国资监管体制怎么改?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则是众多人士认为最为紧迫的任务。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层面对于国资委“管得过多过细”的批评较多,要求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呼声高涨。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该遵循怎样的监管模式?已成立运作11年的国资委该如何重新定位?

眼下关于国资管理体制,各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管理体制框架究竟采用两层还是三层架构。但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邵宁看来,“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要定位准。”国资委改革是紧迫的任务,“自我改革是最重要的,既不能越位管太多,同时也不能理想化什么都不管。”

一些权威人士认为,考虑到当前为数不少的国有资产上依然附着包括富余人员等在内的很多社会负担,过渡期国资监管定位应包括管资本、推动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化解历史问题和确保社会稳定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