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性
GDP增速若有所下调,货币政策是否会变宽松呢?
2014年11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这让市场对明年货币政策有了更强烈的预期。
“明年政策预计将进一步宽松。”李慧勇认为,尽管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下调,但稳增长的压力不减,预计经济将会在底线之上运行,并给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尽管降息被认为是力度很大的宽松刺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决策层会走上几年前的老路。事实上,2011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汪涛看来,中国决策层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或“中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积极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包括在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出时降准,以及放松贷存比,并进一步降息,以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防止金融条件被动收紧。
中金研报也预测,政策基调将延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财政政策在边际上将较今年宽松,预计财政赤字1.5 万亿以上,比今年增加2000亿-3000亿左右。货币政策方面,降低融资成本是主要工作,明年M2预期目标可能将定在13%左右,与2014年目标大致相同。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副所长李雪松也持相似看法,2014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重短期和中长期效果的结合,既要稳增长,又要兼顾培育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货币政策应继续坚持稳健取向,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所宏观室主任张斌看来,从目前的PMI和出口订单指数看,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很慢,预期中国仍会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但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有局部定向调整。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中国经济政策在2015年会面临各种挑战,在财政政策方面,我们预计中央财政赤字将会增加,但紧缩地方债的政策会抵消这一财政扩张。在货币政策方面,11月份的意外降息表明在政策实施以及政策工具使用方面仍然存在争论,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在2015年综合使用传统与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