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养老金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与方法(2)

新养老金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与方法(2)

新养老金经济学提出的主要观点

——基本养老金制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

制度的本质是一个限额交易合约,目标函数是全数保障和终身保障。这个制度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连接着个人、单位和国家三个主体,组合着强制性、可选性和合约性三种权利,有明确显示的内容和隐含假设的内容两个部分,有保持稳定的内容和不断变化的内容两个方面,有确定性的内容和不确定性的内容两个结合。

——主流养老金制度设计中存在四大保障悖论

主要问题是:存在年轻时参保年老时不保,制度内排斥;存在保险制度不保险,制度内不平衡;存在养老资金不养老,制度内不足;存在稀缺资源分散使用,制度内低效。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以给付筹资模型为核心的传统养老金经济学理论的不完善有关。

——现行养老金经济学存在六大理论缺陷

主要缺陷及不足是:忽视养老金制度解决的问题界定,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忽视养老金收支过程的双重属性,将复杂的参保行为和承保行为简单化;忽视养老金资源配置的产权界定,为承保者不合理使用资金提供了可能;忽视养老金待遇确定的隐含因素,将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按确定因素处理;忽视养老金待遇分配的红利特征,制约了制度比较优势的有效利用;忽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有限性,对政府的承保行为缺乏必要限定和保护。

——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解决个人老无所养问题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解决个人老无所养问题并不等于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支付。要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救济制度两种制度分别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和养老救济问题两种养老问题,在制度内实现公平和在制度间实现衔接。对有参保投入的个人,要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按照投入提供养老待遇,实行系数基准制;对没有参保投入的老年贫困人员,要在基本养老救济制度内按照贫困提供养老待遇,实行差额基准制;对于没有参保投入的非老年贫困人员,在两个制度中都不予提供养老待遇。

——人们参保的过程具有双重属性

这个过程不仅是一方为另一方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利益平衡。养老金在形式上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收入,在性质上是一种相对财产权利,在标准上是有别于基本生活费的,在类型上分为养老保险金和养老救济金。养老金资源是稀缺的,每一分钱都很珍贵;养老金是生产出来的,养老资金投入是前提,养老资金支付是结果,养老待遇只不过是对养老金投入的一种分配。养老保险金制度有三个不同层次,养老保险的过程意味着资产专用和转移风险。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保险分红合约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缴费型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是按照养老保险机制运行解决个人老无所养问题的制度安排,是面向一般社会人员、设立限额基本投入和限额基本回报以实现养老保障的交易合约,制度的微观基础是产权交易和限额交易,基本的参加者是个人、单位和国家。在这一制度中,参加对象是有劳动收入的人员及一般社会成员;在资金平衡上实行参保者内筹资与参保者内分配;在养老金投入上实行强制与激励相结合;在养老金待遇上实行弹性保障与双重增长;在运行机制上实行积累分配和保险分红相结合;积累分配的内容是以动态修正的基本参保周期为依据对基本参保周期的实际筹资实行年金分配或按月均衡分配决定养老待遇;保险的内容是以社会平均预期寿命为依据,引入社会平均工资基本周期参保者作为中间人和社会平均养老金作为中间变量,向参保者平等分散养老不确定性风险;分红的内容是筹集和分配投资红利、政策扶持红利和转轨红利,并按照递延税收调节与公共福利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收入参保者的养老待遇进行调节。

——基本养老救济制度是一个低保补差合约

基本养老救济制度是一种免费提供养老金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是按照基本养老救济机制运行解决个人老无所养问题的制度安排,是专门面向贫困老人、设立限额财政投入和限额保障标准以实现养老保障的差额补助合约,制度的实施也是通过养老资金交易来完成的,制度的基本参加者是个人和国家。在这一制度中,参加对象是无收入及低收入的老年人员;在资金平衡上实行参保者外筹资金与参保者内分配;在养老金投入上由公共财政负责,实行转移支付;在养老金待遇上实行最低保障与差额补助;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低保补差和国家救济;低保的内容是政府设立最低收入保障线并进行动态调整,个人以此为依据进行申请和领取养老金;补差的内容是个人申请需要准确备案个人自有收入,包括老年财产收入、家庭收入及其他收入等,按照个人自有收入与最低保障线的差额获得养老金;救济的内容是个人获得养老救济金是免费的,个人不需要缴费或投入。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具有内在一致性

对参保者而言,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在制度保障性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养老保险金制度,都是用保险机制解决人们的养老保障问题,二者的筹资模式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二者的真正差异在于养老待遇确定机制不同以及相关的承保者和养老资金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在制度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前者只不过是后者的一种特例。前者的适用范围是特殊的和苛刻的,后者的适用范围是广泛的。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型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对既得养老金利益和未得养老金利益进行区分,保证参保者通过劳动投入在制度内获取的既得养老金利益不受影响,对未得养老金利益全部适新,在此基础上,对全体参保者的养老金资产负债关系进行正确结转。转变的合理途径,并不是只对新人及中人的养老待遇计发办法进行改革,对老人的养老待遇计发办法保持不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和中人过渡办法并存,导致制度碎片化,而是将老人、新人和中人作为同一种参保者,对现收现付制中的养老金替代率进行重新解释,引入名义养老金替代率,将工资确定型机制中的隐含假设显性化,合理确定基金积累制中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基本参保周期,引入系数基准制,对养老金资产负债进行整体结转并实行多渠道化债,规范养老资金收支,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融资,实行养老资金运行机制整体转制。

——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需要升级为统个结合

社会统筹是基本养老金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养老金制度理论对社会统筹的解释过于形式化。社会统筹的本质是由政府保险机制替代个人保险机制和单位保险机制的社会化过程,主要内容是养老金收支集中化分散风险、养老金投入标准化分解负担和参保者回报产权化分配福利,核心是促进人们应保尽保,为所有参加养老缴费的人员按份提供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实现社会养老资金收支总体平衡。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传统结合方式是一种板块结合,尽管是一种创新,但从设计上还存在重要缺陷,需要进行理论升级和机制创新,向社会统筹与个人积累的链条结合方式转变,实行全面的个人积累、深度的社会统筹和规范的机制保障。升级的主要途径是:引入个人积累,区别于个人账户;以个人积累为基础,实行社会统筹;保留个人账户,改造个人账户;实行新的结合,转变结合方式。升级的实现途径是:引入系数基准制。升级的主要措施是: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包括改进筹资投资制度,改革待遇确定机制,改造社会统筹机制,改造个人账户制度,建立基金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和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等。

——养老基金管理并不简单地等于养老基金投资

基本养老基金分为养老统筹基金和养老投资基金两个层次。在基金管理上,首先是产权管理,要为每个参保者界定和保护相对产权,以相对产权为依据管理和分配整个养老金资源,以养老统筹基金为对象编制长期资金平衡表,从制度内和制度外的多渠道化解基本养老基金缺口,推进养老资金收支总体平衡和动态平衡。其次是投资管理,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原则,明确设立保底投资收益率,引入市场化管理运作机制。再次是信息管理,要全面登记个人账户,及时准确披露信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最后是不确定性管理,要改进合约治理,从制度设计上堵住所有可能的机会主义,推进承保者提供承诺,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强制和必要的限制,建立从确定式投入到确定式支付的确定式转换机制和对参保者和承保者双方的利益进行保护的有效机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