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全球腐败治理要有战略定力

中国参与全球腐败治理要有战略定力

国际各方聚焦中国反腐成就  

12月3日,国际组织“透明国际”发布了清廉印象指数(CPI),中国的排名相对去年出现了下降。然而,成绩是无言的证明,行动是安静的宣示。中国参与全球腐败治理是在战略高度对法治中国的切实践行,而诸如“透明国际”的排名一类,对中国法治反腐的战略布局而言,并无实质影响。

从空间地域看,“透明国际”尽管一直彰显其立场和价值的中立,但其全球反腐败报告的评价体系始终建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视野,对其他国家的治理现实和腐败情境缺乏针对性体系设计,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反映部分异质制度国家的综合反腐成效;其次从时间阶次看,“清廉印象指数”(CPI)评比依据是13个主要独立组织的调查数据,这些数据要求独立组织的介入数量和持续时间,数据来源包含特定时期民调观点、论坛资料、统计信息等。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企业家、专家学者、风险观察者以及一般民众。数据性质同时包含了一段时期内专业调查数据、腐败感知经验、特殊案例影响,这也是该指数有着“印象”之名的原因。因为腐败的研究难点在于度量统计的不可实证和分析对象的易变性,导致某一时段内的数据难以及时有效地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反腐成就;因此,“透明国际”以投资和贸易决策观感体验以及行业数据为基础评判的腐败形势与腐败指数,我国固然可就其报告数据体察督测,对国际领域反腐败的前沿方向加以审视合作,但更重要地是要面对腐败治理领域的时代挑战,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统筹谋划使得中国反腐败战略在全球治理领域得到彰显。腐败是一种超越社会文化界限和意识形态区分的制度沉疴,往往对政治文明带有极大的破坏力量,尤其会给社会治理和国家凝聚带来强大冲击。因腐败带来政治权威损害、社会稳定威胁、治理效率减弱、资源配置妨害、发展改革阻滞、道德水准降低等诸多破坏性特征,全球主要经济体认识到只有基于共同遏制和全球治理的目标一致,才能同心合力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