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存亡大局出发,积极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改编组建了抗日的人民军队,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建设,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和落实;在抗日根据地以外,大力开展群众运动,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广泛开展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实践形式

群众性的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为减轻群众负担,党、政、军、民、学都参加到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亲自动手: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垦了一块菜地,亲自种地;朱德和枣园的人民一起修了一条“幸福渠”;王震率领120师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晋察冀边区规定了奖励修复滩地的办法,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给边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气象。华中抗日根据地采取耕牛登记、解决种子、低息贷款、发展副业等措施,军民共建边区,使党的群众观点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得到了开明地主、绅士对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支持。废除苛捐杂税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减轻农民负担”的主张在边区初步实现,从而把抗战和改善群众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三制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原则规定政权构成中的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通过三三制,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和党外人士的合作,扩大了影响力。同时,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由民主选举产生,军政民代表大会代表了边区内共产党、国民党、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各民众团体代表了汉、蒙古、满、藏、回各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政权和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人民的意志得到表达与贯彻。

扩大人民武装与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党紧紧依靠人民,以各种形式将边区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采取“滚雪球”的办法进行“全民总动员”“实行全民武装”。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1943年9月,日军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八路军联合当地民兵,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雷战”“地道战”“交通站”“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式,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整风运动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942年到1945年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反对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了干部的群众观念,使党的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通过整风改善了军民、军政和官兵关系,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使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由此赢得了群众拥护,为领导全民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