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等,这些辉煌的盛世是所有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回忆。然而王朝不断循环的现实表明,中国历史上再伟大的盛世也只能维持于一时。那些无法持续的盛世,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困境。
困境一:集体腐败导致的王朝政治周期性紊乱
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表明,统治者对百姓横征暴敛、竭泽而渔,带来的往往是王朝的速亡。因此历史上那些明智的统治者都会以轻徭薄赋、量入为出为基本国策,避免对百姓的搜刮过度,也就是所谓的“仁政”。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往往被认为是实施“仁政”的结果。
然而,“仁政”的前提是君主与官僚必须进行自我约束,以“明君贤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明智的统治者一定是强调“为政以德”的。然而在现实的政治中,对于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来说,道德的约束力永远是有限的。缺乏权力的制约,缺乏高于王权的法律,君主可以随意地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与财产。只要他愿意的话,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止他的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对于官员来说同样如此。尽管官员被要求清正廉明,但道德的自律无法约束官员的逐利冲动,无法防止官场腐败的蔓延,而官场集体性腐败的结果是统治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治理效率的不断下降,最终使整个社会无法正常运转。以道德的自许始,以腐败的结果终,这个剧情几乎在历代王朝都不断地重复上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